沉淀211年历史 泸西县陈氏诰封碑迁居落户泸西文庙

文旅头条讯(通讯员 张丽菊 文)2020年,泸西县文联在开展大调研走访中,了解到位于泸西县中枢镇大石坝坡骑鹤山陈氏家族“陈官坟”处,有一块嘉庆年间的诰封碑。为保护泸西县文物古迹,防止陈氏诰封碑被破坏或盗卖,经与泸西县博物馆协调,并多次与陈氏后人协商同意后,将这块历经两百余年的诰封碑捐赠给泸西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

9月19日,泸西县文联和泸西县博物馆共同协调配合,将陈氏诰封碑护送到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泸西县文庙内,成为泸西文庙碑林的新成员。


据介绍,泸西历史上刻于墓碑上的诰封有四处,分别为:泸西向阳乡阿英里张保和墓(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仅存军门祖茔坊);泸西县中枢镇大兴堡张世熙家茔地,诰封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泸西午街铺镇果吉李氏茔地,诰封碑石质风化严重,字已难辨,唯可辨者为右碑为汉文,左碑为满文,立于坟地两侧;泸西中枢镇石洞村陈氏茔地诰封汉文碑完好立于骑鹤山上(满文碑及周围围杆石文革时期已毁)。

陈氏诰封碑是目前泸西发现的四块诰封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包括碑头、碑身、底座及一对小石狮子。诰封时间为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公元1809年),此碑至今已有211年的历史。此碑总高180厘米,碑座平地面,碑首高60厘米,碑身高120厘米,宽56厘米,厚20厘米。碑址位于泸西骑鹤山上,碑上记有陈氏祖陈鋐及陈颂侯父子两人名字。据泸西县志记载,陈颂侯于泸西嘉庆三年(1798年)中云南武举人,十一年后,陈颂侯任文山开化镇千总(后官至守备)时获封赠此碑。

【陈氏诰封碑原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风,用表庭闱之训,尔陈鋐,乃云南开化镇标中营千总陈颂侯之父,义方启后,榖似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于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绪于韬钤。兹以覃恩封尔为武略骑尉,锡之勅命。于戏!锡策府之徽章,洊承恩泽,荷天家之庥命,增耀门闾。

【译文】遵照天意并继承新生的气运,皇帝发布诏令:国家对有功之臣进行抚绥,也要对功大资深的功劳之臣进行嘉奖。蔚然兴起臣工的家风,为的是表彰臣工父母教子有方。你陈鋐,乃是云南开化镇标中营千总陈颂侯之父,[你]为子孙开辟通向光明的道路。为祖先争光,为后代造福。[你]积善从德于自身,在继承父祖的事业上为子孙做出了好的榜样,[你的]子孙能继承家业并在武略与兵法方面的业绩有较大的拓展。现在朝廷广思恩泽,封你为“武略骑尉”,以这道皇家的圣旨作为赏赐。啊!赐给你皇家嘉奖的命令,再次接受皇家给你的恩惠,承受皇家美好的命名,使你的家庭增加无上之荣光。

泸西石洞村陈大谟家族,祖籍南京,始祖陈子昂于1381年9月随明朝沐英、傅友德将军征伐云南,平滇后居陆良小白山近300余年。有陈子昂后裔陈大谟于清朝康熙年间到广西府【现今泸西】任教官,落籍泸西石洞村,诗书继世,代有明经出仕。传至陈颂侯为入泸第四代人,当时已发展成泸西陈氏望族。陈颂侯生于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农历7月29日),于嘉庆3年(公元1798年)考取戊午科武举人,入伍后战功卓著,以军功授镇雄把总,后升开化府标中营千总,于嘉庆14年正月初一诰封为武略骑尉,同时诰封的还有其父亲陈鋐、大哥陈观侯封为武略骑尉,母亲、妻子、大嫂封为六品安人。陈颂侯后升为守备官职,战死江场,于道光2年(公元1822年农历冬月22日)牺牲,享年52岁,墓葬泸西骑鹤山上,现碑墓俱在。陈大谟入泸西至今已传下裔孙14代,人口达数百人。

诰封是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皇帝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诰封有的给予实职实权;有的给予表彰、奖励,并无实在的责、权意义。对其后人有警醒和教育的作用。

陈氏家族后人,从保护泸西县文物古迹的高度出发,自愿将此碑捐赠给泸西县文物管理所,为文庙碑林增添了一大亮点,为保护泸西文物古迹作出了贡献和表率。

(泸西文庙 来源 红河州博物馆)



泸西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