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向往,叫“来云南旅游”

旅行

是一份惊喜

也是一种憧憬

今天是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当你正在单位上班

却从朋友圈刷出“诗和远方”

你是否想起那句“

别找我了,我要去云南”?

(秋天的白马雪山 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是令人向往的“旅游天堂”

暖阳之下

滇池湖畔数万只红嘴鸥与游人共舞

苍山与洱海交相辉映

勾勒出一幅醉人图景

穿越普者黑湿地

仿佛沉浸在山水田园画卷中

还等什么?

跟随小布

一起探寻世界瑰宝

走进云南的世界遗产

回归诗意田园

徜徉美丽乡村

真正的粉丝

都知道直接动手

揭开海报背后的惊喜了

2

行走在哈尼族的村寨,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林田湖的图画中。仰望山上,那是一众郁郁葱葱的森林矩阵;俯瞰山谷,那是一览层层叠叠的壮美梯田。

山高水长,千年时光。哈尼人乘自然之势,斧人工神力,创造了壮丽美奂、生态智慧的人类农耕文明奇迹——哈尼梯田。

沿着蜿蜒的山势,顺着不同的坡度,层层而上逾数千级,宛如道道天梯,由山脚直达山顶,形成了“山间沟渠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农业生态景观。

都说云南有十八怪,其中有一怪:石头长在云天外。

远观石林,石峰、石柱、石笋,排列整齐,形态万千。一簇簇,一片片,铮铮然拔节,郁郁然茂密,地上地下浑然一体。这里怪石林立,望之如林,千态万状,如千队万骑,危檐逐窟,嵌结玲珑,寻之莫尽。

走进石林,就走进了巨大的静穆之境,面对着亘古的永恒。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势,岩石演绎着亿万年风磨水洗的历程,造就了这个规模宏大的罕见传奇。

有时,我们需要一种释放,一种希冀,一种托付。丽江古城,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忘掉烦恼与忧伤的地方。

古城的阳光是散漫与闲逸的,温暖的阳光折射在青石地板上,反射出未曾有过的闲情。穿着各色服装的行人穿梭于这座刚刚苏醒的小城,脚步很慢。阳光闲散,时光漫漫,生活懒懒,这是一种截然区别于水泥丛林的生活态度。第一眼,便已深深爱上。

几千万年前形成的横断山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裹挟青藏高原冰雪的清冽澄澈,奔涌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此外,这里还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标本模式产地之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终极哲学命题。在澄江化石地,你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这里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也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村落浓烈的金黄色基调,使人联想起梵高的油画。

全村没有一幢砖瓦房,没有一堵不透风的墙。鳞次栉比的茅草屋成排成片,蔚为壮观。这里就是沧源翁丁村,有近400年的历史。

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寨门、图腾柱、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及传统手工艺作坊和佤族杆栏式茅草房等原始生态、独具特色的佤族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是佤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部落,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群居村落。

初冬的腾冲银杏村,光影斑驳黄叶纷飞。腾冲市江东银杏村以“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自然风光闻名,有古银杏3000多株,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银杏林。

每年秋末冬初,这个村庄就会被“镀”上一层金黄色。进村的道路,村民的房屋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金黄。那黄得发亮、好似一把把小扇子似的银杏叶,铺满了田边地头、门前屋后。山风轻轻地掠过,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撒而下,宛如漫天飞舞的金色蝴蝶……

红土为布、彩稻做笔,这是夏末的宜良九乡麦地冲村景象。

站在观景台上,麦地冲的美景一览无余,由彩色水稻绘就的“鹊桥相会归田园,孔雀飞舞恋梦乡”图案冲击着眼球。青山环绕,绿水在前,牛郎织女也被新时代幸福和谐田园生活吸引到麦地冲相会相守,稻田中一条纵向的主机耕路恰似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一轮明月象征团团圆圆,两只喜鹊象征欢欢喜喜。

位于该图案右下方的是“孔雀飞舞恋梦乡”,象征着麦地冲这只沉睡了千年的金孔雀迎来了崭新蜕变,开出五彩斑斓的“新时代乡村致富”屏。

这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几乎不被外界知晓。位于大山深处的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的关中村由于缺乏资源,经济落后。

从2017年开始,关中村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驻村扶贫干部邀请马来西亚艺术家到村里,在村民的新房白墙上画出了第一幅壁画——《走向新生活》。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村里增加了10余幅壁画,每一幅都充满了异国风情和艺术创意。

来源 云南发布

见习编辑 李舒琪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