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去楚雄】住在高府,行走在光禄古镇的西关巷道

住在高府


700余年来,楚雄光禄古镇一直为大理高氏土官世居之地及权力中心,历宋、元、明、清四朝。高氏家族在云南历经54世,因此流传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的佳话。按原址保留的神秘的高府家院现已成为游客居住的酒店,这就是高府林苑,位于光禄古镇的核心地理位置,从这里到龙华寺、文昌宫和军民总管府都十分便利。

记者带着好奇来到高府林苑一探究竟。高府林苑距离姚安县城9公里,距昆明190多公里,处在姚安县光禄古镇的核心区位置,一路驱车驶来,非常好找。

我们入住林苑时正是下午六点,阳光温柔得正好。来到高府的雅院中,一阵阵柔风吹送,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高府林苑酒店是典型的庭院式建筑,主要由雪君楼(客房楼)、相如居(接待楼)、5栋联体小别和后花园构成。高府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上别具一格,整体的建筑风格延承了姚州历史文脉遗风,并融和边疆土司建筑文化元素与岭南园林风格。

我们所在的客房楼相如居的牌匾位于院子正中,往左边是写着“三峰烟雨”的院子,寻着蜿蜒的路探去,才发现院里又套着一个紫园。曲径通幽,一直往前走,又是一个新天地,小路环绕着后园园景,池上的船舫式演奏亭收入眼底。小桥流水、亭、廊、楼、阁、榭等皆聚于此,纤秀轻盈衬托着古朴雅致,使庭院深深的精致别具一番韵味。

寻觅“三堂”

一墙之隔,就是姚安路军民总管府的后院了。

晚饭时,坐在后院的小桌子上,一盘盘菜品端上桌来,切得恰到好处的火腿薄片配上香酥四溢的包烧豆腐,加之玫瑰花瓣点缀的米酒南瓜汤,在小院中品味,是舒适惬意的事情。根据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的口味量身定制,让客人能感受到一桌一宴的舒适。

午后漫步来到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中,决定寻觅“三堂”,发现在正堂的两侧有一些古代的办公设施和刑具,举起青天老爷用的惊堂木,找几个小伙伴冒充衙役,就可以重现古时办案的威严。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与高府只有一墙之隔,又称高让公故里,俗称高土司衙门。

旧址始建于唐,后屡修,元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其现存建筑系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历经元明清三代。它是三横一竖的典型“王字型”结构,由仪门、一重堂、二重堂、三重堂、古戏楼、过厅和两厢等组成。总管府还包括古戏台,会文馆,会武馆,高雪君楼,高氏宗祠,西花园等更多的人文景观。

最后来到宏大雄伟的三重堂“怀远堂”, 滇中国学院的牌匾迎接着我们,讲解员告诉我们,滇中国学院是依托楚雄师院中国语言文学云南省硕士点建设一级学科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学术及文化平台。

行走西关

古姚安就有荷城之称,关于荷城的来历,有说姚安古城形恰似荷花;也有说是因姚安坝子宛若荷叶形状,因自古以来广种荷花而称之为荷城。光禄的荷花更自成一景,别有特色。因而,住在姚安光禄,又怎么少得了赏荷的日程?

逛完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回到高府吃完晚餐,我们一行人决定到光禄里“探荷”去,走过军民总管府门前的广场,穿过光禄古镇的大门,我们便来到了老街。

镇中古朴的街密布着老房子,街道两旁的沟池填满荷花,花开时色彩斑驳,开得艳丽,把老街点缀得生动。即使花不开的时候荷叶也茂茂地探出头来,成为独有的标识。

转角处是一条叫做西关的巷道。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有的做着针线活,有的倒弄着富余的瓜果蔬菜,说着家长里短。晒台上的红薯干,总能吸引到馋嘴的小孩,趁着老人不注意偷偷的拿一片喂到嘴里,鼓囊着嘴看向屋里的老人。转身,老人出来了,小孩子们也跑远了,可老人嘴边那一抹甜甜的笑却未曾散去。

太阳西沉,屋顶瓦片上的花被镀上一层金色,大人的吆喝声,孩子的嬉闹声渐渐散去,夜又归于宁静。对我们这些来客而言,在这里赏荷花、寻古迹、登古寺、谈典故,沉静下来,就是极好的旅行。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字丹瑶 文 孟志刚 图

责编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