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广告宣传片《七彩云南 天赐云品》在央视播出。广告宣传片以云南核桃为主题,介绍了良好生态环境孕育出的4300万亩云南核桃。
细心的大姚父老乡亲是不是越看视频画面越眼熟?
没错,《七彩云南 天赐云品》广告宣传片全程取景大姚县三台乡。
云南是世界深纹核桃的原生地和分布中心,而大姚核桃又以桃纹深壳薄,仁白脆嫩,果香浓郁等特点闻名省内外。此次登上央视舞台,便是对大姚核桃最好的肯定。
据了解,8月23日至8月26日,《魅力云南·七彩盛宴》摄制组来到大姚县三台乡,启动了广告宣传片取景拍摄工作。广告宣传片重点展示了云南核桃悠久的栽种历史,突出云南核桃生长环境优越、品质上乘等特点,凸显云南核桃与自然、人文和谐统一的主题。目前,广告宣传片已在央视1、2、4、7、13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并将持续播出一个月。
悠久的种植历史造就“中国核桃之乡”
大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大姚核桃”优良品种原产地,也是西南核桃交易中心。
据大姚县文化馆馆长白平介绍,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记录:在“宇宙洪荒、开天辟地、造人造物”时代,大姚就生长了核桃树。 《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记载有大姚三台核桃种属,专家考证三台核桃是天然分布的物种,三台乡就是大姚三台核桃的起源地。1995年国务院授予大姚县三台乡“中国核桃之乡”称号;2001年,国家林业局又为大姚县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
人工打落,天然无污染
金秋时节,勤劳的彝族同胞聚集在核桃树下,忙碌地采摘着新鲜的核桃。
在大姚县,每户农家都有一把自制打杆,打杆由硬质竹子制成,长的四五米,短的只有两三米。
大姚县桂花镇村民凌向云的打杆已经泛黄发黑,他说记不得用了多少年了。九月底,凌向云家里的核桃采收已经接近尾声,只见他几步爬上一棵17年的核桃树,左脚支撑在核桃树的主干上,右脚轻轻地靠在更为柔软的枝干上,一手抓紧主干,另外一只手举着打杆敲击长满核桃青果的树丫,随着“啪啪啪”的打击声,成片的核桃青果窸窸窣窣落下......
将摘下的果实运回家中,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徒手将核桃从青果中逐一剥出。如果用棍子敲开青果取出核桃,会破坏品相,所以当地人大多选择徒手剥核桃。青果皮中含有单宁,会让双手变黑,两个礼拜后才能逐渐退去,为了剥核桃,很多农户双手都是黑乎乎的。等到核桃从青果中取出洗净,再经过烘烤,这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原味核桃。
美味可口的三台核桃
世人都知道云南大姚核桃好,却不知优质的核桃,采摘自三台乡海拔1800-2200米的坡地上。
三台乡作为大姚核桃的原产地,年平均气温15.6℃,具有十分适宜核桃生长的立体气候条件。
三台乡森林覆盖率达80%,是大姚核桃的起源地。三台核桃是天然分布的物种。
三台乡现还有上千年的野生铁核桃种群17个品种。三台原始森林阔叶林中,箐边、河边还生长着千年以上的野生铁核桃树,这是天然分布的见证。
至今在大姚县三台乡大箐村,还存活着一棵高29米、胸径194厘米、胸围610厘米、冠幅达1000平方米、树龄约260年的“核桃王”。这棵核桃树系乾隆年间,当地村民在野生铁核桃树砧木上嫁接而成,历经200多年依然生机勃勃。 不仅如此,人工栽培、树龄达百年的核桃树,在三台比比皆是。
拿起两个刚采摘的三台核桃,放在手中一夹击,核桃壳未碎,汁水却浅浅地渗出来。轻轻一撕,薄衣就除去了大半,核桃嫩白多汁的果肉显露出来,咬一口,带着清甜香味、包含微凉汁水的果肉在口腔中散开,如同嚼食新鲜的水果;由于果肉上的薄衣被剥除,鲜果没有任何苦涩味道,只剩下淡淡的甘甜,这是只有在三台才能吃到的美味。
对于大姚人来说,鲜果生吃是上天赐予的美味;对于久居都市之人来说,这种美味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了,或许干核桃蘸蜂蜜能弥补这些遗憾。盛一小碗当地产的野坝子蜂蜜,干核桃肉在小碗中轻轻一蘸,苦味和甜味夹杂着干核桃的爽脆嚼劲,令人回味。
大姚不仅有闻名省内外的核桃,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三潭瀑布
三潭瀑布是一个瀑布群,以上游至下游为次序,第一级高19米,一潭水雾迷漫,形态优美;第二级高121米,第三级高82米,二潭、三潭终日水球飞舞,薄雾笼罩,丝雨绵绵、洋洋洒洒、瀑声盈耳。三级瀑布浑然一体,河水沿断面飞流而下,势若千钧,形成3个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
大姚石羊孔庙
孔庙座落于石羊镇象岭山脚下,由大成殿、天子台、朱子阁、仓圣祠、明伦堂、东庑、西庑等建筑组成,建筑格局采用中国古代宫殿衙署的庭院形式布置,讲究纵横轴线,突出主体建筑,两侧对称排列次要建筑,形成建制统一颇具规模的建筑群。
大成殿内铸有清康熙47年的孔子铜像,高2.3米,重2.5吨,是全国孔庙中铸造最早、最重、工艺最精湛的纯铜像。孔庙内还保存有一幅宽4.1米,高2.2米,由六块大理石拼成的反映明清时期石羊历史的“封氏节井”大型石刻浮雕,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清明上河图”。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位于大姚县西城门外的文笔山顶,外型是一个奇特的空心砖塔,白塔造型是典型的古印度佛塔样式,属于古代南诏国盛行佛教时的遗物。据考证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塔身通体粉白,所以称为白塔。塔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白塔建于746年,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地震,仍安然屹立。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段建鑫 文
责编 赵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