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奖”惠演走进普洱学院 四千余师生共享群众文化魅力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实习记者 张雨 文/图)10月22日,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进入第三个比赛日,各项评比活动在普洱大剧院继续上演。与此同时,惠民演出也在如火如荼中进行,于22日下午和晚上分别走进普洱学院和红旗广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马迎春,普洱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薛敬梅,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瞿滨等嘉宾与普洱学院四千余名师生一同欣赏和观看了10个精彩节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阵阵。


惠演节目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玉溪舞蹈《彝山美花鼓花》的开场表演为整个演出奠定了热烈、欢乐的气氛基调,舞蹈《馒馒鼓鼓》和戏剧《顺英养猪记》在后续的演出中也收获阵阵掌声。红河州的戏剧《一瓢水》和舞蹈《赶山》《烟盒·烟盒》,普洱市的舞蹈《雀翎》和声乐《巴哈嘟啦》《人走茶不凉》《普洱情歌》陆续上演。



众多精彩节目中,戏剧《顺英养猪记》凭着节目的诙谐、幽默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备受学生欢迎,接地气的方言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笑点,生动可爱的角色扮演和轻松欢快的节奏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笑声阵阵。



红河州的《赶山》生动再现了舞蹈的力量和律动。普洱本土乐队三丫兄弟演唱的《人走茶不凉》将演出推向高潮,千人大合唱,掌声欢呼声声声不息。






活动现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马迎春还为各州市演员以及现场师生献上一首歌曲——《心中的月亮》,率先垂范,成为群众文化的传播者和表演者,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惠民演出是“彩云奖”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但今年的惠民演出有更强的普惠性、参与性、广泛性。马迎春在接受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洱学院有一万一千多学生,是本届惠民演出进校园最好的地方,这次惠演还走进军营(普洱边境管理支队轮训队)、社区(红旗广场)、景区(茶马古城广场),就是想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让更多普通百姓、学生以及农村和城镇社区居民感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精准、标准配送的红利。

马迎春表示,群众文化群体的培育是老百姓能随时享受文化的前提。现在老百姓欣赏到的文化样式还不够丰富,我们呈现的公共文化产品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填鸭式”配送变成“点餐式”配送,进一步提高全民艺术普及,提高老百姓对艺术的鉴赏、表演、创作能力,让老百姓既是文化产品的欣赏者,也是创作者和表演者。

薛敬梅在演出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台非常高水平的演出,我们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这是让大家了解云南省群众文艺和少数民族歌舞、服饰最好的机会,这个演出也是一堂寓教于乐的艺术课,让学生得到高水平的艺术享受,激发和鼓励同学们,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将来成为群众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薛敬梅还告诉记者,该校艺术学院的师生在采风写生期间,也会带着节目到一些基层扶贫点和老百姓开展交流互动,大家是演员,也是观众,能收获更多感动和共鸣。更重要的是,在群众文艺的土壤上受到文化的熏陶,老百姓更能找到文化自信,更能在传统自信中不断追逐梦想。



“《顺英养猪记》比较有趣,里面的猪形象比较可爱,而且很接地气。《人走茶不凉》虽然已是耳熟能详,但现场听着还是比较激动,其他几个节目除了表演非常精彩,大家的服饰也非常漂亮,加上民族风表演,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2018级物理专业的王沿迪同学观看后感叹,这场演出让自己见识了云南瑰丽绚烂的民族文化,也让他和同学们对普洱更加充满感情。



当晚,惠演还在普洱红旗广场与社区居民见面,普洱市的舞蹈《丰收乐》、声乐《腊咪情歌》《人走茶不凉》、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西双版纳州的舞蹈《基诺姑娘采茶乐》《生命界碑》,昆明市的戏剧《情满独龙江》、舞蹈《铜匠》《阿曼的彩蝶》以及红河州的舞蹈《孔雀飞来》先后上演,为市民奉上了一场丰盛的群众文化盛宴。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萍表示,这次展演的都是云南各州市选拔出的高质量、高水平节目,走进思茅区,真是惠民的好事!“我们思茅区大概有3万人,这次来观看演出的近3000人,惠民演出是彩云奖活动给我们思茅区老百姓送来的‘大礼包’。”石萍告诉记者。

(红旗会堂演出现场)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