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生态文明建设华章 一起聆听“太平湖”的“两山”故事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玉菊 文)这里有刷爆朋友圈的粉色美女樱,这里有红透大江南北的大地艺术画作《太平公主》,这里满眼皆是绿水森林……看着这绝美的景致,谁曾想,这里曾是石漠化严重的荒芜之地。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走进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太平湖),对太平湖承建方云南吉成控股集团监事会主席陈泊名和太平湖运营部副经理苏筱婷进行了专访。采访中,两位嘉宾从太平湖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这片土地荒漠化治理的过程,向大众展示着太平湖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陈泊名表示,未来,太平湖仍将勇担石漠治理、环境保护的使命,以木为形,以花为介,以水为魂,以人为本,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新篇。

山地石漠化公园展现太平湖的新内涵

站在太平湖的制高点,放眼望去,一个个“湖泊”遍布,湖边绿树成荫,游客散步其间,享受着这方天地间的生态美景。盈余的湖水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粉花木屋、大地画作等搭配,一幅散落人间的仙境画卷铺展开来……

这是现在游客眼中太平湖的模样。

“其实太平湖并非一直如此美丽,在很多年前,这里是难以想象的荒芜之地,经过祖祖辈辈人的坚守和付出,这块土地才获得了重生。”苏筱婷说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太平湖,传承这方土地上祖辈们开垦灌溉、筑渠引水、荒坡披绿植的奋进精神,在太平湖内,一个精心打造的“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在今年8月正式开放。

苏筱婷介绍道,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以太平湖的演变史为脉络,以科普石漠化知识为主题,由室内展厅和室外体验展区组成,让游客通过历史资料故事和湿地再造景观认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太平湖。

在约300㎡的室内展厅内,太平湖这片荒芜之地变绿水青山的历程被梳理,太平湖山地石漠化演变史、治理史和展望三个展区以图、文、视频全面呈现。苏筱婷介绍,太平湖地处滇东片区的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经“人增—耕进—林草退—石漠化”的持续演变,潜在石漠化土地进一步恶化,少土、缺水、多石成为这块土地最显著的特征。这里的先民们也一直用毅力和智慧向大自然抗争,他们种植以玉米为主的耐旱作物,于是,“石窝窝里种包谷”的传统农耕模式便成为了这里早期石漠化治理的最初模式。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当地民众历经艰辛,建成了可以灌溉10余万亩干旱土地的太平水库。

虽然石漠化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探索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道路上,祖辈们从未停止脚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石漠化治理还是要寻找一条“既能治标也能治本”的路子,探索生态与经济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于是,根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云南的三大战略定位,赋予云南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使命,太平湖的先行者们提高政治站位,开启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尝试,一步一步,创造了而今身着绿装的太平湖。”苏筱婷笑言。

游客在室内展厅了解完太平湖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出室外,一个独具一格的占地127亩的室外体验展区呈现。苏筱婷介绍,在这里,原貌展示区、生态重建区和未来展望区最大程度还原了石漠化场景和太平湖的变迁,石头沙地里丰富多样的植物层层展现,自然景观奇特,游客纷纷步入其中打卡,而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也从中体会着先行者们的不易,感受着太平湖与众不同的美。

石漠化治理水平不断升级 焕发景区新颜值

看着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内景观,不禁让人想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弥勒·太平湖森林特色小镇命名时的评语:“这里曾经是一座荒芜的山坡,拓荒者籍微薄之力,怀鸿鹄之志,垦殖绿化,铺路引水,移木造屋,蔚为大观。用特色小镇的生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光辉思想。”

苏筱婷认为,解决石漠化治理难题其实是生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难题,人工造林和恢复森林植被是主要措施,于是,先行者们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从微地貌、微地形改造开始,利用科学系统的防治技术,恢复着太平湖全新的大地生态。

而在这一系列的探索和治理实际过程中,太平湖因地制宜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太平湖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苏筱婷介绍,目前太平湖已形成了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符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这套体系的相互作用,既改变了太平湖石漠化,也为众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排排香樟树,一片片银杏叶,一个个湖泊相连……昔日“疮疤”累累的石漠化土地,而今繁花似锦,披上绿装、彩妆的太平湖,焕发着勃勃生机。苏筱婷说:“太平湖的石漠化防治起步于苗木种植,一路发展,如今已建成5500余亩的苗木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基地,青山绿水、五彩花卉中的太平湖,魅力无限。

在规划42平方公里的太平湖内,森林小镇是核心区域,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小镇内除了山地石漠化公园外,还有云上浪漫花海、大地艺术《太平公主》、三角梅园等特色景点,移步一景,美不胜收,独特美景还经常刷爆朋友圈、抖音等网络,成为众多游客出游的首选打卡地。

同时,在太平湖,森林木屋酒店、帐篷酒店、房车露营就如明亮星辰点缀于千亩绚烂花海间,游客可携家人、伴侣、良友与山水相伴,听松涛入眠,拥湖风入梦,呼吸来自高原上清新的空气,住在森林间,看时间在身旁慢慢流淌,体验真正的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怀。

一个景区串联起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致富的新样本

七彩云南,以绿为底,诗的远方,梦的故乡,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太平湖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弥勒东部,云南大地上的这块原本石漠化土地似乎更渴望绿色的滋养,因此,对“绿色”的追求,太平湖开拓者们用比岩石更顽强的力量,创造了敢叫荒漠变绿洲的奇迹,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

陈泊名指出,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民风淳朴自然,在北纬21度的回归线上,弥勒宜居宜养,太平湖将这些资源做到了极致融合。例如,太平湖开发以8600万方水资源,取名为醉心湖、养心湖等9大湖泊,将水文化作到了极致;而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大量的植物、苗木的栽种,开建木屋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所用材料都是木质材料,将当地木质资源有效整合,将木文化做到了极致。在这块热土上,生物多样性开发与保护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太平湖以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梯级发展规划,将当地的气候、木、花、水等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旅游生态链。

通过近年来“以木为形,以花为介,以水为魂,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开发建设中,太平湖完成了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和植被覆绿,营造出绚烂多彩的林下花海和大地艺术景观,赢得了无数游客现场打卡。陈泊名介绍,通过生态修复、生态治理,规模化发展花卉林木和山水园林景观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示范效应,生态休闲旅游、森林木屋体验、木结构建筑研发、康体养生等产业备受瞩目。

功夫不负苦心人,曾经荒芜的山坡,现在开出了绿色的梦想之花,收获了金秋之果。在访谈中,陈泊名介绍,2019年,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成为云南省政府命名的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之一,荣获了首批中国林草产业(森林康养类)创新基地等殊荣,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今年以弥勒太平湖为核心的“南国御养”旅游线路产品还获得了文旅融合旅游线路产品一等奖,景区荣获中国旅游总评榜“中国人气文旅小镇”,景区成功提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艰难并快乐的综合治理中,石漠化问题得以解决,本着共建共享建设成果的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太平湖探索出了“景区景点+农户+产业园+游客”的“文旅车间”扶贫模式。这样的模式改变了太平湖畔村民祖祖辈辈环湖而居“靠山吃山”的现状,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的“红利”。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陈泊名介绍,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而太平湖一路走来也一直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景区运营过程中,苏筱婷告诉众人,通过统计,村民将土地以每年800元至1200元的价格流转至项目业主,获取租金;太平湖也积极吸纳和引导周边村寨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项目区内就业;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引导村民从农户或贫困户转变为产业工人,目前,在岗239人中有项目辖区农户10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6000元;项目建设中还改造提升周围村庄村容村貌,带动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每年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0元以上。

一座金山,半城绿水,太平湖串联起了游客和无数村民的笑脸。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年份,苏筱婷还介绍道,为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感恩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太平湖在做好疫情防控,扩大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推出了针对医务工作者,景区免门票,酒店打五折的优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快产业培育 打造宜游宜养宜居新太平

了解过太平湖的故事,你才会发现,这是一场心怀远大的艰苦创业;当我们置身山林花海,回顾这片荒山野地的本来面貌,对比之间,总会被那股改天换地的气魄所震撼,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里的园丁、管理者、投资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执着。而在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上,太平湖一直坚守生态、自然底色,坚持以生态花木园林、木文化、旅游服务等特色产业为根基,加快产业培育,努力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

陈泊名说,打好省委、省政府的“三张牌”,云南底气十足,而太平湖在用实际行动参与打造好“三张牌”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弥勒气候、自然、人文、历史等优势,提升新景观,培植新动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旅居养老的人来到太平湖。在这里,不论是13000亩的水面,还是21公里的马拉松赛道,还是爆红网络的千亩花海、大地艺术、房车露营基地等,都融入了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文化,真正“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的构想落到了实处。目前,太平湖已经变成了适合老中青三代人康养旅居的一种生活方式,除了沉浸式体验田园氧吧,现在的太平湖,更多供人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场景也正在加速建设中。

据陈泊名透露,在太平湖这个综合度假区内,除了花卉苗木产业,水上桨板、呐喊喷泉、共享骑行、美食体验、森林木屋酒店、房车露营地等旅游业态外,太平湖近期还将有一个国际型木结构的国际会议中心全新亮相。该会议中心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整体建筑以“和平之莲、弥勒之福”为主题,以现代装配式大跨度木结构为表现形式,木结构最大跨度达30米,体量大,规格高,可承接大型国际首脑级会议。这是太平湖在不断丰富业态、保护生态中的又一大胆创新与突破。

作为“南国御养”生态圈的核心目的地,太平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实干家,未来,这块土地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康养功能、水土保持效益等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因子都将发挥巨大效益,石漠化将得到根本性扭转,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宜居宜业宜游更宜人的新太平将更引人瞩目。

展望未来,陈泊名也表示,太平湖大山大水、大策划、大理念的蓝图很宏伟,滨水度假区、田园综合体、中国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正在形成;围绕着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一些特色体育项目也正在推进;同时,太平湖也正积极与融创携手共进,共创弥勒更美更好的明天。

借势发展,在助推云南省委、省政府打好“三张牌”的征程里,陈泊名也强调,太平湖将继续把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相衔接,把土壤改良和绿化相融合,把当地老百姓致富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用国家化视野、国际化运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太平湖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