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丽江市博物院,观民族服饰文化展!

11月10日,由丽江市博物院、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幻彩霓裳—迪庆民族服饰文化展》在丽江市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精选了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藏传佛教羌姆舞的盛装服饰共26件套,银饰、耳坠、腰饰等配饰45件。展览将持续到12月20日。

开展当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馆长陈树珍为现场观众介绍了此次民族服饰文化展的基本情况。

展区介绍:

第一部分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属平面结构,外形平直,领、袖、肩及腰的裁剪大多呈直线状,其服饰特点为长袖、束腰、斜襟、右衽、宽大。具有色块递增和排比规律,色彩对比强烈但又不失谐调,广泛运用了金、银、珠宝等饰品的特点。

藏族男子服饰的款式除材质外基本相同,妇女服饰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按居住环境,藏族妇女服饰可分为高原牧区服饰、高原坝区服饰、河谷地区服饰三大类,其中河谷地区服饰又可分为澜沧江流域服饰和金沙江流域服饰两小类。

高原牧区藏族服饰

香格里拉市东旺乡、格咱乡和洛吉乡尼汝村的藏族生活在高山牧区,服饰大致相同。因气候寒冷,服饰材料多选用自产自织的毛织品,男子穿羊毛织品做成的氆氇楚巴,妇女穿氆氇对襟连衣裙。三地服饰从整体上看,服饰色彩鲜艳,上、下两部分色泽冷暖对比突出。

(尼汝藏族传统男装)

高原坝区藏族服饰

高原坝区藏族服饰以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和小中甸镇为代表,服饰质地以布和呢子为主。

男子服饰一般分“勒矩”(劳动服)、“赘矩”(礼服)、“扎矩”(武士服)三种。妇女穿对襟大褂,外着红色或黑色坎肩,披毛织彩边“协当”或整块羊皮“散啦”,腰系白布围腰,头戴镶羊羔皮黑金绒三角帽,上裹红色头带,留存唐代汉人“朝霞缠头”的习俗。因地域关系,服饰受周边白族和纳西族的影响较多。

(建塘镇藏族女童装)

河谷地区藏族服饰

河谷地区藏族服饰分为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两小类,澜沧江流域的藏族服饰主要以德钦县升平镇、云岭乡、燕麦乡、佛山乡和维西县巴迪乡为代表,金沙江流域的藏族服饰主要以德钦县奔子栏镇、拖顶乡,维西县塔城镇、香格里拉市尼西乡为代表。因居住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服饰质地多为丝、缎、棉。服饰轻盈,色彩艳丽。

(从左至右分别为:藏族皮楚巴、奔子栏藏族少女装、东旺藏族黑色十字团花呢子衣)

(从左至右分别为:塔城藏族青年女装、德钦云岭藏族银头叉青年女装、建塘镇藏族男装)

第二部分  纳西族服装

纳西族服饰属平面结构,领、袖、肩及腰的裁剪大多呈直线结构,外形平直,对着装者的要求不太严格。其服饰色调素雅,喜爱白、蓝、黑色,给人一种洁净、整齐、得体的感觉。服饰质地多为麻布、棉布、呢子等料,无领、肥腰宽袖。按地域可将纳西族服饰分为江边沿线纳西族服饰和三坝(包括洛吉)纳西族服饰两大类。

(三坝纳西族麻布服装)

第三部分  彝族服饰

迪庆彝族服饰属凉山类型,在款式和结构上,有简与繁的节奏之美,动与静的变化之美。服饰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服饰色彩鲜艳,多以黑、青、蓝色作服饰的基调,辅以其他颜色相间配饰,反映出崇尚黑、虎、龙、火等审美心理和思想情感。彝族男女喜披披毡,对毛纤维的处理,至今保留有一种独特的方法——擀毡技艺。

(从左至右分别为:虎跳峡镇彝族老年女装、虎跳峡镇彝族男装)

第四部分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热爱生活,喜欢用自然的一切装扮自己,其服饰属于平面结构,领、袖、肩及腰的裁剪大多呈直线状,外形平直。服饰质地多以为麻、棉为料。喜爱用海贝作装饰,用饰物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服饰中运用“反复”的手法,造成一种明净、纯洁、整齐之美。按“阿尺木刮”歌舞和“瓦器器”歌舞的传承区域,傈僳族服饰分为“阿尺木刮”服饰和“瓦器器”服饰两大类。

“阿尺木刮”服饰主要流传于维西县巴迪乡、叶枝乡和康普乡的傈僳族地区,因表演“阿尺木刮”歌舞时着装而得名。服饰质地多为麻、毛或棉织品,用色自然。

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对维西傈僳族服饰作了记载:“男挽鬓戴簪,编麦草为缨粟缀于发间……裤及膝,衣齐裤,臁裹白布,出入常佩利刀刃。妇挽发束箍,耳戴大环,盘领衣,系裙曳裤”。

(傈僳族“阿尺木刮”男女装)

“瓦器器”服饰主要流传于维西县保和镇、永春乡、白济汛乡、维登乡、中路乡、塔城镇、攀天阁乡以及香格里拉市金沙江沿线的傈+僳族地区。

男子包黑色头帕,身穿麻棉布黑白条纹大襟短袄,腰系麻布彩腰带,下穿蓝色长裤,打绑腿,挎“花腊裱”,佩腰刀。女子上穿白色或天蓝色长袖大襟袄,外穿紫色或红色坎肩,下穿白褶长裙,头绕青布或黑布帕子,戴“涡楞”帽,双耳吊银耳坠,挂珊瑚项链,挎“花腊裱”。

(傈僳族“瓦器器”男女童装)

(傈僳族“瓦器器”青年男女装)

第五部分  饰品欣赏



(藏族银金丝方形护身佛盒)

(藏族男银金丝腰饰)

(藏族金镶绿松石耳环)

(藏族腰饰)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木琼晓 整理

来源 丽江市博物院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