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走进兴街镇拉孩村委会,就能看到成片的烤烟和辣椒地,11月的日光下,一把把成熟的火红辣椒连成一片点染着大地。
拉孩村党总支副书记万选芳种植烤烟已有10多年,2019年,她种植烤烟150亩,收入70余万元;2020年,她种植辣椒20亩,收入8万元。
万选芳加入党总支是2016年的事,“原来我们村的种植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那时,村党总支找到我,希望我以致富带头人的身份加入党组织,带领村民们增加收入。”
回忆起来,那时的村子还没有成规模种植的经济作物,党组织也相对软弱、涣散。
拉孩村整洁面貌 刘珈彤 摄
拉孩村第一书记陈文帅始终觉得,“要让村子富起来,村党总支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能把致富能手储备到村党总支和支部班子队伍中非常关键。”
拉孩村党总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也在过程中逐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吸纳到党组织中来,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队伍也越发专业,和村民们沟通工作有了话语权。陈文帅总结出了“转观念、弃传统,适规模、强基础,争项目、助发展”的发展理念。
平日里,村党组织充分利用群众会议,大力宣传,让群众转变观念,放弃传统稻谷、玉米种植,大胆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产业。
巴西菇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也带来了幸福笑脸 刘珈彤 摄
在致富党员们的带动下,2020年开年至今,全村种植烤烟550亩,创收150余万元;种植辣椒100亩左右,收入40余万元;种植生姜1000余亩,收入1200余万元;年出栏商品猪500余头,创收250余万元。
如今,全村63户档卡户233人于2019年全部高质量退出,人均纯收入达11755元。
让经济作物种植收入上规模的同时,拉孩村党组织也积极争取商业合作项目增加村民收入。
2020年,全村的巴西菇种植棚从去年的1个发展为30多个;并且,还引入了红板加工厂,于今年4月份开始压制越南运送过来的零碎木料;2020年,村子已接待1.5万人前来参观......
目前,村党总支正在积极组织扩建乡村花海、鼓励开办农家乐,希望能把更多的客人留下来。
一批批巴西菇正在走出深山 刘珈彤 摄
小组间的“较量”
早上六点,龙正村的村工作小组间的较量已经开始,小组长们出动,检查各个巴西菇棚的长势情况,以便提醒村民们及时收割。
听见小组长的敲门声,贫困户富春尧赶紧起床采摘,小小的菌菇,一过了最佳的收割时间,价格就要下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16年以前的龙正村“两委”班子散、能力弱、为民服务意识淡薄,村里各项工作严重滞后,是一个曾被州级挂牌督办整改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连日常工作都无法运转,更谈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短短几年,龙正村发生了惊人的转变。
全村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18人,其中:2014年退出10户49人,2015年退出10户42人,2017年退出27户98人,2018年退出70户271人……5年间,贫困发生率从16.55%降为零。
龙正村的巴西菇正在冒尖 刘珈彤 摄
在蚌谷乡党委书记刘泓看来,这样的改变源于组建了有一群敢想、能想、会干的党员和村干部;源于有一群愿意回到农村建设家乡的青年创业人才;源于有一群想致富、相信党的老百姓。
2018年以来,村委会选派1名干部专职负责产业发展,作为村委会、公司、种植户和基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有致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5名村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发展为种植户,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并明确党总支书记抓产业发展主责,把巴西菇产业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在龙正村的脱贫路上,随处可见基层党员们忙碌的身影。
乡人大主席、挂村工作队长张廷泽为了挂包户,他尽己所能全力帮扶,亲自联系好学校,把父亲病故、母亲远走、辍学在家的孤儿雷昌磊送去省职业学校;把没能力管孩子的一户村民的女儿接到自己家,供她上学、养她长大。
等待干燥的巴西菇 刘珈彤 摄
村主任王德交患肾结石已久,但为了工作,他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去治疗,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住院做手术不到5天,仍然赶回了龙正村。
而1982年出生的王德才自己种植巴西菇的同时,还带领着一群90后建筑工人承包当地建筑工程。疫情期间,外来的巴西菇棚技术搭建团队进不了村,王德才现学现卖,挨家挨户教村民们搭建技术,才得以让菇棚按期完工。
有了“领头雁”,有了“幸福基地”,村民们被带动了起来,一起迈向产业脱贫的康庄大道。2020年初,新建巴西菇棚133个(钢结构大棚115个、竹棚18个),预计可实现产量800吨,产值700余万元。
来源 云报客户端
统筹:谭晶纯
云报全媒体记者:刘珈彤 李喜翠 施颖 段毅 张登海 张文峰/文 陈飞 普建彬/图
责编:李春妮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