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锦见知一寸丹
肯将金色洒故园
痴情仍恋钟情处
故遣黄蝶舞碧天
对于银杏的赞美,古往今来无数,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银杏情有独钟。
对于银杏,大多数人记忆深刻的往往是秋季,银杏树上满枝的金黄,为世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而且除了金黄的银杏叶异常漂亮之外,银杏还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人称“活化石”。
而生长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的这株“千年银杏王”,树高40米,平均胸径280厘米,占地130平方米,枝叶茂盛,高大挺拔,被誉为我国最大的植物活化石,也是塔城的圣树。如果走近了还会发现树干上甚至还有被雷劈过的焦黑色,古树上还安放有避雷针。
迪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的交界处,是云南省内海拔最高和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世界著名景观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作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早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大西南的组成部分,是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缅、康藏的驿运孔道之一,还是古代滇西北"茶马互市"的汇集点。因此,维西作为多条重要渠道的交叉点,其文化也随着道路的汇集而产生多民族的交流与互动。
地形复杂多样的三江并流区域是茶马古道的发祥地。这里不仅拥有雪山冰川、峡谷激流、高山草甸,还有明澈清净的高山、秀美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开阔的草甸,景观类型独特又神秘,在这片举世罕见的高山河谷自然景观下孕育出了同样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其中,维西县塔城乡的启别村常住人口就以少数民族为主,县内藏族分布较广,还有傈僳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共生的区域。这个区域中实现着族际互动、文化共生与文化适应,构建起了和谐、多元、发展的社会关系与民族文化。
启别村距塔城镇政府驻地6公里。早在唐朝时期,吐蕃王朝就曾在这一带设置铁桥节度使。距香维公路300米,南面有一棵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银杏树,其树龄有近千年的历史,被国内有关植物学家誉为“千年银杏树”。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棵千年银杏树是当地的“圣树”,而关于这棵圣树,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止贡噶举派第二代法王圆寂后,要寻求转世灵童。经高僧卜卦,预示三个地方:西藏的昌都、四川的甘孜、云南的腊普。外出寻访的僧侣们把三粒具有灵气的银杏果,分别种到三个地,带到腊普的那一粒就种启别村村口。三年后,僧侣们前往查验,其它两地的银杏皆未发芽,只有种在启别村口的那一粒破土萌芽,已成一棵小树。于是,从启别村找到灵童,并成为止贡巴的第三代大活佛。
正因为如此,当地人便将此树视为圣树,千百年来,倍加呵护,而且每年春天,他们全村及邻近村子的人都会围着这棵圣树跳当地祖传的热巴舞祈福。他们在舞蹈时会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动作,就是把手里道具高举过头,表示日月具有至高的地位,从最初祭祀祈福专用的舞蹈演变成如今有些娱乐性的舞蹈,千百年来,这里世世代代的男女老幼,用最原始的舞步,跳出他们对大自然最动人的敬意。
无论何时,来迪庆体验美好风景的同时,都应该来维西,来塔城,看一看这棵千年的银杏树,再好好的欣赏一曲传承千年的热巴舞,静心感受塔城人对大自然最虔诚的舞蹈。白色的长裤,黑色的楚巴,人们将腊普河流域的历史背在肩上,舞出时光长河的波澜起伏。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新叶与落叶的更迭中,将桑田般的厚重深埋地下,而高高挂起的是代代相传的记忆。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
刘珈彤 肖傲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