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非遗大理行--剪与针的芭蕾

剪与针的芭蕾

在过去的某个时空,一定会有这样的场景,母亲在烛光下剪了一幅画,将它绣在了围巾上,给准备出远门的孩子围上这一块牵挂。

剪纸和刺绣被称作闺中技艺,过去是女性的一项必修课,除了自带柔美和细腻的意境外,对家的观念,也许才是其所蕴含的意义。

剪纸,即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手艺人们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在中国多个地区流传,然而各地剪纸各有不同。

大理地区流传的白族剪纸不同于其他地区剪纸,在白族地区有一种说法“剪纸刺绣不分家”,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剪纸跟刺绣之间的关系。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白族剪纸则是作为刺绣的纹样,二者互为搭配,相得益彰。

杨慧英是海东当地小有名气的剪纸刺绣艺人。海东虽然是一个小镇,但在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妇女绣花的传统。不需刻意,在氛围渲染之下,家中所有的姐妹无一例外的都是绣花的好手。小时候的杨慧英就似乎对这根绣花针情有独钟。8岁那年她为自己制作了一个玩具,也是她的第一个刺绣作品。

刺绣是一项极为精细的工艺

针法众多,充满变化

剪纸

刺绣

如果说学会刺绣是习以为常,那么杨慧英和剪纸的结缘则完全是天赋使然。杨慧英在镇上开了一间剪绣坊,刺绣是装饰品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午后,结束农活或家务劳作的妇女会来到店里,挑选出几缕颜色漂亮的针线,期待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刺绣作品。邻街的老顾客也是朋友,她自己已经绣好了裹背的图案,送到这里加工,这个能在小孙子出生后派上大用场,“生活中的艺术”,大抵就是在描绘如此场景。

杨慧英的婆婆今年已经八十多岁,曾经她也绣花,据说她勾勒的山茶花仿佛是在初春盛开,她手把手的将自己游针的秘诀教给了杨慧英。

杨慧英在2002年被评为了云南省剪纸、刺绣、绘画民族民间美术艺人,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无独有偶,婆媳传承的关系还在延续,儿媳妇苏义兰现在是刺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此外,女儿杨亚辉则是剪纸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因为有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回忆,杨亚辉还创建了“云剪忆绣”品牌,传承了四代的剪纸刺绣以后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

读二年级的孙女已经能够完成一副简单的画,顽皮的小孙子吵闹着要让自己也绣上几针。

就是如此微妙的一根线,把一家人的关系拉得越来越近。

家 每个人不同的对白,不同的状态

但心里温暖的感觉却是相通的

亲情中的传承

虽然时代变迁

但一代代人无论怎样身经流离患难

都心存安宁的美好憧憬

这种坚定

让时间恒远

让传承不变。

《非遗大理行》播出时间

首播时间:DLTV-1周五20:30

重播时间:DLTV-1周四、周六10:47、13:46

来源:樂字号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