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云南省滇剧院滇剧传承志愿者西华班成立于2011年。西华班由最初的4人经过多年发展壮大,现今有20余人。云南省滇剧院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徐泽钧同志担任队长,队员有省滇剧院的离退休同志和云南省文艺干校、省戏曲学校、昆明市滇剧团的退休职工,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的教授、剧作家们。队伍中有国家一级演员、编剧、乐队指挥(司鼓)和演奏员。西华班以弘扬滇剧为纽带,连接起了爱好文艺和滇剧的人们,用滇剧的方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积极创作文艺精品,开展志愿公益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旅头条融媒体特别策划“初心永不忘 夕阳别样红”系列报道,为你讲述他们的故事,敬请持续关注。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正鹏 通讯员 余丽 文)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
公益初心 ,保护传承弘扬滇剧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古老特色剧种需要保护、传承和弘扬。2011年,云南省滇剧院的老艺术家徐泽钧退休后,自发在昆明西华园组建了4人的滇剧传承志愿者西华班,每周一和周五在西华园开展演出活动,西华园便成为了附近滇剧爱好者的常驻地。随着队伍的壮大,演出活动的增多,西华班的名声逐渐远传,西华园便成为全省滇剧爱好者的“精神家园”,西华班也成为了滇剧传承的一个示范窗口。
据悉,昆明斗南、牛街庄、大晋吉、世博园的云山村、沙沟、滇池边的大坝、龙马村等地的戏迷,常常掐着时间到西华园听戏,有时还跟着退休的老艺术家们学唱戏、学器乐、学身段。除此之外,玉溪、通海、华宁的戏迷朋友甚至邀请西华班的骨干们到州市上进行滇剧传习交流,队长徐泽钧同志曾被易门老年大学聘请教授滇剧。正是因为老艺术家们青春不老、芳华依旧的精神风貌,始终坚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坚持参加志愿公益活动的初心,从2013年开始,西华班先后受州市滇剧团的邀请,陆续对基层滇剧团、文化馆内的滇剧传习班、业余滇剧兴趣班进行结队帮扶。曾受易门、禄丰、蒙自、弥勒、芒市、腾冲、丽江等地滇剧团的邀请,下基层与当地的滇剧团和戏迷朋友交流、畅谈,传经送宝,开展滇剧公益讲座。为传承滇戏、弘扬滇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惠民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西华班拥有数十人后,他们自觉把滇剧活动与开展“艺术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结合起来,通过滇剧独特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老艺术家们的特长和资源优势,创作、排练了多个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滇剧特色的文艺精品节目,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公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还曾送戏到昆明牛街庄敬老院,在敬老节为老人们表演滇剧经典选段。
近年来,西华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公益演出,如参加昆明市金碧社区组织的“滇剧进社区”演出活动;云大附中组织的“滇剧进校园”演出活动,在校园内演出了5场;2015年为庆祝抗战胜利75周年,排演《智取威虎山》选段参加了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比赛,荣获“彩虹奖”;2018年排演江姐《绣红旗》选段和传统戏《游御园》《智取威虎山》选段,参加昆明市地区老年协会演出活动;2019年参加由远牧集团主办的红歌比赛,这支由离退休同志组成的表演团队走过初赛,闯进决赛,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
西华班的先进事迹传开后,云南省老年报曾到西华园对活动情况作采风报道。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的工作人员也曾到西华园,对西华班进行关于滇剧传承与发展的专访,传达了省委宣传部对滇剧传承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给予全体队员极大的鼓励。
滇剧传承志愿者西华班,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扎根基层、扎根时代,用滇剧这一云南人民特有的戏曲方式,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歌颂、对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用文化引领思想建设,用一曲滇韵书写了文化为民的初心和使命,用婉转动人的曲调唱响了时代新曲。
图片由云南省滇剧院提供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