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挂钩帮扶下,保山市昌宁县更戛乡田头村,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为切实巩固该村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接续乡村振兴,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立足自身资源和派驻帮扶队伍优势,着力打造“民主田头”“法治田头”“文明田头”。
以党建为抓手 打造“民主田头”
村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
2020年4月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机关党总支,与田头村党总支结成“双联系——共建双推进”共建党总支。帮扶5万元资金,解决田头村党员阵地建设不规范问题,“七·一”前建成了标准化村党员活动阵地,实现了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上墙,帮助田头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通过组织开展“共建党课”活动,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为题给农村党员上党课,宣传、普及乡村振兴理论知识。通过强有力的党建,督促下设支部及村民小组“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
截至目前,田头村大到村组规划、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低保申请,小到自来水收费、家禽圈养、文明祭祀等都由民主程序决定,形成了的“民主田头”氛围。
以阵地建设为支撑 打造“法治田头”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怎么推进乡村治理,关键是提升群众法治理念。
为充分发挥学校职能优势,加强阵地建设,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经过多次调研,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由该校派驻昌宁县现任驻村工作总队副总队长负责抓好田头村法治乡村建设。
先后启动了田头村法治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下一步将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室,打造法治文化宣传墙,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学到法律知识,使法治宣传工作走进群众、贴近生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同时,充分发挥师资优势,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依法治国、扫黑除恶、法治村居,为昌宁县乡村司法行政、人民调解队伍举办2期250余人次培训,为推进法治乡村奠定了人才基础。充分调动驻村教师积极性,定期进村入户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将农村热点问题,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群众树立法治观念。
以乡风文明为依托 打造“文明田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
2020年9月,田头村被评为云南首批“森林乡村”,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把敬老爱老、爱护环境、爱护森林、建设良好家风等乡风文明举措写入田头村村规民约及组规民约。
以“三讲三评”为抓手,把握乡风文明建设方向。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大家听党话、跟党走。以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主攻方向,依托派驻教师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疫情防控,倡导文明健康,定期组织环境卫生打扫及卫生评比。投入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整治排污沟渠。
通过整合学校帮扶干部、驻村教师、保洁员等队伍力量,合力推进村庄保洁、垃圾处理收费、厕所管护建设,“文明田头”建设初见成效。
来源 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
转自 云南司法行政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