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 云南自然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刘娅娟)12月1日,“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十三五”收官之际,云南省总结“十三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结合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提出的新任务,谋划“十四五”时期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任务。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林草局和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 云南林草局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林草局圆满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森林面积达3.5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2.48亿亩,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达1.68万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生态修复方面,云南省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共落实中央和省级林草资金520.9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共完成营造林3700多万亩、义务植树5.3亿株,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项目396万亩;共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444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同时,启动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9%。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面积达921.69万亩。

多措并举加强资源保护,“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森林资源督查实现全覆盖,查处了一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加强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较“十二五”分别下降了71%和68%。有害生物成灾率连续5年控制在2.66‰以下,低于国家4‰的控制指标。同时,启动实施了10个县(市、区)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保护发展责任。

“十三五”期间,全省稳妥推进360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为加强极小种群拯救和旗舰物种保护,全省建立了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保护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达67个。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云南省坚定不移的进行生物宝库的保护工作,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长到300头,滇金丝猴种群从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在我省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从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

生态扶贫方面,目前,全省聘用的生态护林员达到18.3万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名护林员每年可获9000多元管护收入,有效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聚焦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全省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当好云南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金山银山的“创造者”,奋力开创云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落实水利新思路 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水利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水利部门紧紧围绕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得到有效落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预计“十三五”期间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全省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8.3亿元,提升了195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江河防洪治理取得新成效,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3.32亿元,完成河道治理1062.2公里;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体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省小水电清理整改已初步完成目标任务。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先后出台实施了《云南省节水行动方案》《云南省用水定额》(2019年版);有序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稳定向好,河湖水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全面建立了5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督察问责体系,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142.8万人次,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

未来,云南省水利系统还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落实好治水新思路,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两个成功实践获国家认可将全国推广

“十三五”期间,省自然资源厅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有关工作部署,发挥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多举措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确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在这方面,位于昆明长水机场附近的云南大板桥矿山生态修复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印发的首批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

此外,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还探索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目前,我省开展的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就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生动、成功实践,这一重要实践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向全国推广。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创建,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抓手。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楚雄州、怒江州、保山市昌宁县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称号;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大姚县获得“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荣誉称号获得也恰恰说明,这些地区多年来在示范创建的历程中不断前行,取得了实效。

赵嘉  图责编 陶优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