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以来,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普法为先,普治并举,把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服务贯穿始终,全市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普法之花在临沧这片沃土上大放异彩。
市委、市政府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普法责任,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县乡村四级普法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七五”普法规划组织、机制保障有力。
普治融合
构建社会法治良序
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积极做好打零收戒、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工作,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执法与普法共同推进。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中,强化主管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活动;各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开展以案释法普法宣传。
广泛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法治临沧创建水平。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法治创建示范引领。“七五”普法期间,永德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云县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双江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等。荣誉背后,印证着全市人民主动参与普法、投身法治建设的历程。
全民普法
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抓住“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行政事务的能力;抓住“关键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法治知识课程,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备全覆盖;抓住“重点领域”,法律志愿者深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工地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抓住“重点人群”,突出“边境民族”特色,耿马、镇康、沧源三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边境普法协调工作体系。
围绕法治宣传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推出“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治惠民实事,开展“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组建369个“法润脱贫”微信群,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突出特色
法治宣传文化亮点凸显
矩阵式、全覆盖、全方位开展线上线下宣传。《临沧日报》开辟“以案释法”法治宣传专栏,各级各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法律知识。设立各类普法设施,运用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基地、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法律机器人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以独创体现民族、地方特色创作一批普法宣传小短片、“双语”微动漫、小品和打歌调等作品。围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塑造独具临沧特色的法治文化,市、县各级各部门拍摄的《老牛》《红旗边关》《少校村官》等一批法治微电影获评为国家、省、市优秀奖。镇康县举办3届《平安镇康》微视频大赛,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60多部。镇康县《阿数瑟·普法宣传歌》,耿马县《重拳出击扫黑除恶》《惊蛰》等均被学习强国、中国普法等中央、省、市媒体置顶推送、巡回展播,全国各地网友热评如潮,有力宣传和介绍了临沧市普法工作动态和成果。
“七五”普法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573场次,普法文艺演出2535场次,开展各类法治培训班9520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
肩负新时代使命,临沧普法人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正在铿锵前行。踏印向前,激流勇进,为全面建设法治临沧,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描绘更美的法治画卷!
来源 云南司法行政
责编 李舒琪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