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侯鸟来“打卡”!云南又到观鸟季...

进入冬季

彩云之南也到了最好的观鸟季节!

在大理洱源

紫水鸡、白鹭等100多种、上万只候鸟

来到这里过冬

还有...

大理鹤庆草海湿地

迪庆维西攀天阁乡坝子

玉溪杞麓湖

昭通大山包

曲靖会泽念湖等地

黑颈鹤、灰鹤、白天鹅、栗鸢等等候鸟

在碧水蓝天间翩翩起舞

成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起来看看吧!     

       

来“打卡”的越冬候鸟

您认识多少?

还是让小编给您介绍介绍吧...

黑鸢

黑鸢,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54-69厘米。上体暗褐色,下体棕褐色,均具黑褐色羽干纹,尾较长,呈叉状,具宽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的横斑;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觅食主要通过敏锐的视觉,通常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

紫水鸡


紫水鸡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中型涉禽,共有13个亚种。体长约44 厘米。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以昆虫、软体动物、水草等为食。

赤麻鸭

赤麻鸭,雁形目鸭科麻鸭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赤麻鸭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普通鸬鹚

普通鸬鹚是大型水鸟。体长72-87厘米,体重大于2千克。常成群栖息于水边岩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势。以各种鱼类为食,主要通过潜水捕食。

黑鹳


黑鹳是鹳科鹳属动物,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物种。其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为鸭科潜鸭属动物,它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性胆怯、翅强而有力,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红嘴鸥


红嘴鸥,鸥科鸥属动物,在中国繁殖于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部的湿地,喜集群,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水雉


水雉,脊椎动物,鸟纲,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俗称水凤凰、凌波仙子。栖息于小型池塘及湖泊旁,为常见的季节性候鸟。

灰雁


灰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火烈鸟


会泽念湖,今年除了黑颈鹤外,还迎来了“新客人”——三只火烈鸟。

火烈鸟亦称红鹳,是一种大型水鸟。它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脚极长而裸出,体羽白而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性怯懦,喜群栖。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为隼形目鹰科海雕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

鸳鸯


鸳鸯别名中国官鸭,是一个合成词,其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是鸭科鸳鸯属动物,是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被看成爱情的象征。

白鸬鹚

鸬鹚有1属39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

白骨顶鸡

白骨顶鸡是秧鸡科骨顶属动物,广布于欧亚大陆、非洲等地区,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杂食性,但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食。

黑颈鹤


黑颈鹤,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它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野鸭群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绿头鸭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鸭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

这些小精灵们的到来,

给云南的冬天增添了更多色彩,

赶紧找时间去与它们邂逅吧!

来源 云视新闻综合报道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