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服饰文化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在丽江设立研学基地

12月15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民族服饰文化创新中心在丽江设立了研学基地。中国民族学会,丽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旅局、市广播电视局、市社科联、市博物院、市文化馆等单位及东巴文化研究院、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挂牌仪式。

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学校几度易名,但是一直坚持办学。时至今日,浙江理工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服装学院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极具鲜明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学院之一,是中国最早开办的服装设计专业高等院校。学院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杉野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被誉为“中国著名时装学府”。

据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民族服饰文化创新中心主任于天竹介绍,该中心主要是从事服饰文化交流、研讨,举办民族服饰文化讲座,宣传和普及民族文化知识,积极与其它民族文化组织展开学术研讨等等。之所以在丽江设立研学基地,主要是丽江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和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是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天堂。

当天,于天竹还与参加挂牌仪式的专家学者在研学基地举行茶话会,交流研讨民族服饰文化。丽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民众风情,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各民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于天竹说:“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我们相信能通过研学基地在丽江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博导杨福泉说,他不久前应邀去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课,服装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敬业精神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相信这个研学基地的设立,会给丽江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创新带来很多新思潮和新理念。

丽江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李之典表示,他们非常支持浙江理工大学这个时候来到丽江设立研学基地。他表示:“民族的东西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其中服饰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研学基地的设立,会让丽江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焕发更多光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整理

整理自中国新闻周刊网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