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开展

2020年12月23日上午,由丽江市博物院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新临时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3日。

东巴文化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是千百年来纳西族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古代纳西族人民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广博浩瀚的内容,形式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了纳西族历史社会的灿烂文明,凝结了纳西民族全部精神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与灵魂。

此次展览通过百余件文物展品、结合丰富的图文版面介绍纳西族与东巴文化、东巴教及其祭祀仪式、纳西象形文与东巴古籍文献以及东巴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全面、生动、详实地展示东巴文化艺术形式、内涵特点、人文情怀和精神实质。让大理的观众能够近距离了解纳西族的历史文化信息,一窥神秘的东巴文化。

展览介绍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汉以来从甘肃、青海河湟地带往南迁移;唐宋时分布在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及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明清时期,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在云南丽江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现主要聚居区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人口30余万。

(皮鼓)

(扁铃)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分布在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地区。一般认为,完整的东巴文化体系最迟形成于隋唐,明、清、民国时期得到较大发展。东巴文化以本土宗教东巴教为载体,主要内容有:民族传统信仰,东巴祭司及其宗教、民俗礼仪,用纳西象形文写书写的东巴古籍文献,以及东巴祭司所掌握的造纸、绘画、工艺制作、音乐、舞蹈等传统技艺。

(纳西族及东巴文化分布略图)

东巴教及其祭祀仪式

东巴教在承袭纳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吸收西藏早期苯教的内容,且逐渐融入佛、道等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宗教、伦理思想体系。信奉万物有灵,兼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主要特征是多神、重卜、重巫,保留了原始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原始宗教色彩,有相对规范、统一的祭祀仪轨与宗教经典。东巴教处于从民间宗教向人为宗教方向发展的阶段,其神灵体系具备这一宗教形态的典型特征。较大规模的宗教仪式有30多种,对天界诸神、祖先、自然神灵、鬼魂的祭祀及人生礼仪是东巴宗教活动的基本内容,反映着纳西人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认识以及传统的灵魂观念,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最终目的。

(木雕神偶)

(五神冠)

(东巴祭司饰带)

纳西象形文

纳西族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造型,创制了纳西象形文,主要流传于西部方言区,常用单字约1400个。其文字形态反映了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沿用至今成为人类唯一仍保存和使用着的完整象形文字系统。

(象形字、指事字)

东巴古籍文献

历代东巴用纳西象形文、标音格巴文记录的宗教祭词、卜辞及其它相关资料,经过长期加工整理,融入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形成卷帙浩繁的东巴古籍文献。目前约有3万余册保存于民间和国内外收藏、研究机构,不同内容的有1000多种。以宗教经典为主,有少量工具书、民间应用文书,内容涉及纳西族古代社会形态、民族历史、原始信仰、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历法、天文、地理、军事、文学、艺术等,是一套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东巴古籍封面)

(东巴经)

东巴宗教艺术

东巴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栩栩灵动的图画文字、各种形式和题材的绘画、雕塑,波诡云谲、野趣横生,具有质朴、淳厚、凝重、古拙的原始造型艺术审美特征;庄重肃穆、深沉含蓄的东巴音乐富有神秘感;在祭仪中表演的东巴舞蹈丰富多彩,其套路被记录在珍贵文献《东巴舞谱》中。

(画轴)

大理与丽江两地相互毗邻,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两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各有特色,又交相辉映。此次展览是继大理州博物馆在丽江博物院展出《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服饰精品展》之后两馆的再一次合作,旨在共同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共同保护、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展出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新临时展厅

展出时间:2020年12月23日——2021年2月23日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参观须知:

1、实行实名制参观,游客入馆需携带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核验并登记身份信息;

2、进馆游客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关防护措施,未佩戴口罩者,谢绝入馆。

来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