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保山为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建言献策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刘娅娟 文 通讯员 范南丹 图)12月29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将联合举办南方丝绸之路申遗保山论坛在保山传媒大厦举行。论坛上,7名来自省内外高校、有关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为南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隆阳区委书记韩开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侯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曹津永同志发布《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决策咨询报告。

7名省内外专家学者聚焦论坛主题,通过现场分享和连线交流的方式从不同专业视角作了主旨演讲及主旨发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原院长、原省政府参事、二级研究员任佳,在题为《推动南方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旨演讲中介绍,南方丝绸之路主要途径的国家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文化遗址众多,是世界上跨国文化遗址最多的地区之一,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增进文化交流是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识。中国云南已经与沿线主要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对话平台,有条件共同协商和对话。她认为,中国可以利用已有的渠道和平台与周边国家共同研究,增进共识后提出南方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倡议。同时中国西南地区要聚集国内专家团队启动联合申遗的研究和考察,提出专业性、技术性、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南方丝绸之路申遗要与周边省份和国家联合开展,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保山有先天地缘优势,也要有做尖兵的意识,要边干边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金莹,在连线中建议,南方丝绸之路申遗要以学术为基础,组织国内外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盘点文化资产,挖掘遗产价值提供智力支持,精准打造申遗项目大时空、不间断、多生态的复合文化圈核心理念;以地缘优势为抓手,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申遗人才,勇敢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南亚东南亚地区文化遗产的勘探和保护工作 ;以保护为核心,让文化遗产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以申遗为纽带,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文明对话,倡议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多国联合申报和保护机制。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其西道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雅安、西昌,跨金沙江,至云南楚雄,入大理,经保山、德宏进入缅甸,至泰国,或经密支那抵印度阿萨姆,进入西亚抵欧洲;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宜宾、高县、昭通、曲靖、昆明,以后一途经大理与西道重合,一途经红河入越南。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范建华在论坛中表示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对外通道,是文化的传输带,云南跨境民族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云南要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文化辐射中心建设,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服务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战略。    

(资料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师范大学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段渝在论坛中表示,南方丝绸之路由蜀身毒道、滇越道、牂牁道三大经济文化走廊所整体构成,汇集了各种历史文化要素,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内涵深厚的线性文化遗产,完全符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2008年11月制定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Charter on Cultural Routes)的有关定义,完全有条件、有理由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成熟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蜀身毒道,中国(四川、云南)与缅、孟、印,四国五方应联合申遗。

在论坛连线交流中,段渝认为南方丝绸之路三大经济文化走廊虽然地域上有所交叉,但文化面貌各具特色,建设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经济文化廊道和申遗应明确核心的方向。“中国西南-印度经济文化走廊建设,应以古蜀文明、滇文明及夜郎文化为核心,辐射到缅甸蒲甘文化和孟加拉、印度文化区。建设方向应以非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以中、缅、孟、印(或可加上巴基斯坦)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开发人文资源和旅游文化产业,获取最大文化产业收益。”段渝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原院长、原省政府参事、二级研究员任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周智生,在论坛上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特点及优势做了分析,他认为南方丝绸之路是联结东亚、东南亚、南亚与世界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通道贸易功能持续最长久的亚洲跨国商道,古代陆路、河运和海运典型联动的国际商贸通道,跨国文化遗产走廊保护与建设的典范。

他建议,南方丝绸之旅申遗要抓准西南陆上丝路申遗的比较优势,全面梳理和整理各类资料和文物,建构跨区际、省际和国际的协同机构面向世界多渠道全面展现和传播丝路故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史军超在论坛中表示,丝绸之路符合云南省落实习总战略思想,符合云南建设辐射中心实际,破解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长期无作为的局面。他认为,南方丝绸之旅申遗跨国联合申报范围不宜太大,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补充软实力短板。

在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上,国家文物局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准备,史军超建议,南方丝绸之路申遗要多听取北京专家的意见。与此同时,南方丝绸之路申遗,看到意义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困难。“近年来中印关系紧张,在这种大背景下,联合申遗要非常讲究技巧,除了文化宗教等交流,也要注意选择合作伙伴。”史军超在论坛上提到。

史军超认为,南方丝绸之路是跨国、跨省的一条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较高的路线,它的申遗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强调漫溢效应、时效性、非政治化。马帮作为这条古道上的参与者,将云南茶叶带到世界各地,南方丝绸之路申遗,要和普洱茶申遗联合起来,要把茶马古道,云南茶叶和茶文化,带到世界。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马勇表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才能让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马勇认为,南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提高站位,深化对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旅游重要意义的认识,要以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为切入点,讲好保山故事,以联合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透为契相,推动构建开放合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宣传,为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供支撑,营造氛围,多措并举,实质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侯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由保山市政府高位推动,周密组织,7名专家学者的发言聚焦保山,立足云南,放眼中国,面向世界,对当下我国和云南申遗工作做了深入探讨,对保山倡导南方丝绸之路申报提了很多建设性建议。未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还将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探讨,整合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取得新进展。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