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梦想红河再出发】个旧:“旅游+”带动全局发展 世界锡都全新绽放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培植,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新发展,取得新成果。智慧旅游建设提挡加速,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州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十四五”大幕已开启,文旅头条推出“聚焦十三五·梦想红河再出发”专题,展示红河州各县市、各要素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亮点成绩,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个旧文旅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创作、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传承等方面,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建设,加快文旅融合,文化引领风尚、旅游带动发展功能全面凸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文化惠民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个旧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均等化深入推进,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个旧市建有标准的图书馆、博物馆,“两馆”的规模档次及馆藏文物、藏书量居红河州全州县级馆之最,个旧市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个旧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截至目前,个旧市建有标准文化站6个,新建或改扩建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场地40余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1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00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已建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突出,70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活跃在全市农村、厂矿等地,文化惠民成效更加显著。

智慧旅游建设稳步推进 旅游发展质量提升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紧紧围绕“世界锡都 宜居个旧”城市发展方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红炮台3A级智慧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厕39座,阴山玻璃栈道景区已实现售票、检票、视频监控、安检、慢直播等智慧服务,完成902家文旅企业诚信评价,厕所革命、智慧旅游、诚信旅游环境打造,推动个旧旅游向优质旅游迈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化内涵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个旧市加强国家、省、州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共投入3228余万元实施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隆商号、鸡街火车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庙等文物修缮工程9个,目前个旧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

目前,个旧市共挖掘整理并成功申报 “非遗”保护项目34项,其中,省级项目4个,分别为锡器制作石范传统手工雕刻技艺、斑锡技艺,大屯团山彝族民间传统武术、贾沙陡岩簸箕弦舞,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项目12个,州级传承人21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3个;市级项目18个,市级传承人101人(健在46人)。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个旧市“非遗”保护项目及传承人数据库,并在“淘宝”“京东”平台开设网点、拍摄省级非遗项目锡器制作视频在抖音平台推广、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传承锡文化遗产,让锡文化瑰宝绽放新光彩。

“旅游+”建设因地制宜 全域旅游迅速发展

期间,个旧市大力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围绕“旅游+体育”,举办个旧戈贾森林公园国际ITRA越野跑活动等国际赛事;围绕“旅游+休闲”,提升A级景区丫沙底瀑布温泉功能服务,实施牛奶小镇、阳山生态公园、戈贾森林温泉康复疗养中心、阴山悬崖酒店等项目建设,休闲度假温泉养生旅游蓬勃发展。

围绕“旅游+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申报麻玉田村、陡岩村等扶贫示范村、黄草坝、马堵山等旅游名村,全市规模以上乡村旅游点近20家,梨花谷鸡街镇加级寨入选“云南省最美的100个拍摄点”、“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在扶志扶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围绕“旅游+工业”,“旅游+文化”,做好锡文化工业文明传播工作,依托废弃的老个旧选厂工业遗址,打造工业遗址旅游新业态,已启动工业遗产普查,正积极推进选厂片区锡文化创意园项目落地。

十四五已然开局,个旧将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文旅发展全局,进一步聚焦“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打响大滇西世界级旅游环线品牌,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跨越发展。发挥“文旅+”综合带动功能,培育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发更多文旅新业态产品,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新动力。推动旅游供需双向发力,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责编 陶优审核 代基凯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