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梦想红河再出发】泸西:发展“观光康体、休闲度假”旅游 打造高端旅游产品

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培植,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新发展,取得新成果。智慧旅游建设提挡加速,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州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十四五”大幕已开启,文旅头条推出“聚焦十三五·梦想红河再出发”专题,展示红河州各县市、各要素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亮点成绩,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泸西县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观光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业为主线,以推进文旅融合为发展目标,突出抓好文旅规划编制、项目招商、市场营销、服务效能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加快高端旅游产品打造速度,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惠民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泸西县争取2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和活动补助资金,为促进泸西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目前,泸西县共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329个,农家书屋105个,安装文化宣传栏78块、全民健身路径139套,文化体育设施实现87个行政村全覆盖,乡镇文化站总建筑面积6400余㎡,文化活动室8000余㎡。

五年来,泸西县以“惠民、便民、乐民”为宗旨,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成功举办了“唱响中国梦•高歌泸西美”群众歌手大奖赛、“舞动泸西•共享和谐”大家乐广场舞大赛、 “二月十九观音洞会”山歌大赛、泸西县“炫舞花城•至美泸西”群众广场舞电视大赛、红色经典诵读、戏曲进乡村、春节三天乐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泸西县博物馆以节假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成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碑贴展40余次展出作品2000余幅,累计接待参观人数23万余人次,成功申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以来,泸西县启动建设了城子古村、东方玫瑰谷国际旅游度假生态园、观音山森林景区等项目,阿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性设施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白水镇吾者温泉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泸西城子古镇规划编制、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均按特色小镇建设标准推进。主要完成了古村土掌房修缮加固、巷道改造、古河道整治、面山生态修复、风貌提升改造等工作,正在进行土司府恢复、古树移栽、水映桥街区、旅游厕所、民宿等工程建设。

泸西县东方玫瑰谷国际旅游度假生态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项目总规划占地3193.84亩,总建筑面积456176平方米,其中玫瑰花海博览区占地1224亩,建筑面积19270平方米,是云南省15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2016年被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截至目前,在项目建设及其他方面已投入5420余万元。

2019年11月,弥勒泸西两县市签订了《弥泸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弥泸一体合作发展新格局,两地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2020年,为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分别在弥勒、泸西举行了文化旅游推介会,作为深化“弥泸一体化发展合作”的具体实践,推介会的举办对促进两地合作发展发挥了先导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就

十三五以来,泸西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努力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目前,泸西县有馆藏文物1000件,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共3处,州级文保单位共11处,县级文保单位37处。

2016年以来,泸西县搜集到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160余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100余项,其中《大白彝祭山神》《大白彝祭祖灵》《壮族铜木神鼓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代兵器舞》《泸西传统木雕》《虫茧巴乌》等7项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洞经音乐》《午街铺镇彝族歌舞》等7项列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泸西县成功申报非遗项目24个,非遗传承人54 名。

“十四五”期间,泸西县将按照“125”发展思路,服务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全域化的旅游目的地“阿庐文化旅游区”。同时积极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乡村旅游、半山酒店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泸西文化旅游产品业态。

泸西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李舒琪

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