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丨来!带你认识保山发现的“天行长臂猿”

编者按——

美丽的七彩云南彰显着人文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不管在哪个季节,都能让人们看见动静总相宜的美好一面。2021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借此盛会契机,云报文旅全媒体将从多角度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讲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油添力。

保山市龙陵县是边境线上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的县份之一,尤其是作为滇西南各保护区群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黄金”联结纽带和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缝合线”的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湿润的气候条件,为野生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天然居室”。今天,记者带大家认识——“天行长臂猿”

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天行长臂猿”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2017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省林业厅、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等领衔的研究团队首次确认在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区别于东白眉长臂猿,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也称“天行长臂猿”。目前已知该物种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区域,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天行长臂猿”在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仅见于古城山片区。

“天行长臂猿”以《星球大战》加盟的“天行者卢克”(Luke Skywalker)命名,因为它的发现者是电影粉丝。科学物种的拉丁学名“tianxing”是用拉丁化的中文拼音,字面为汉语的“天”和“行”,有在空中移动和行走的意思,指长臂猿的活动模式。

“天行长臂猿”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其行动时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干似的荡越前进,动作迅速敏捷。它们极少下地或毁坏庄稼、农作物。

“天行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喜欢栖息于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中。它们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主要以植物(含藤本附生植物)的花、果等为食,也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等。

“天行长臂猿”属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


*多一点了解 :

近年来,隐藏在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密林之中的珍稀野生动物,通过“秘境之眼”(红外相机)频频“亮相”全国,成为“网红明星”,如“龙陵双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2020年5月,由保护区推荐的《注意!这里有熊出没》视频影像,在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林草局联合主办的2020年全国“秘境之眼 精彩影像”评选活动中,以9.94万次的点赞量位居全国第三名并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还在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及《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介上得以推介和报道。至此,保护区的高黎贡球兰及黑熊、赤麂、猕猴等一批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全国成“网红”,保护区也开创了珍稀野生动植物一年(2020年)14次上央视的先河。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郁云江 赵明旭 冯思勤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