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去对话16州市旅游主官】专访怒江州旅发委主任赵文胜

2017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在10号馆10D09特设“云南旅游新闻中心”全面、专业报道旅交会。11月18日下午,怒江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赵文胜做客直播间,对怒江旅游发展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进入直播间,赵文胜首先对怒江的情况进行了概述,“怒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地处滇缅、滇印、滇藏结合部,国境线长450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2.3%、云南省边境线的13.7%。作为云南唯一沿边涉藏的州市,怒江是中国面向印度洋开放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前沿。”

怒江将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旅游的一匹“黑马” 

赵文胜介绍,怒江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贵的机遇优势和潜力十足的后发优势。

 怒江丰富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呈现出富集、独特、组合性强三大特点。

“富集”体现在多维的地质奇观、多元的民族文化、多样的生物种群、多变的立体气候,分布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2/3的资源;“独特”表现为唯一性和垄断性;“组合性强”指的是怒江旅游资源带状分布于南北长320.4公里、东西宽153公里的辖区范围,是人文之谷和景观之谷交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是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潜力和优势。

而可贵的机遇优势和潜力十足的后发优势则来之不易。

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怒江列为唯一一个 “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州”支持建设。怒江4县(市)党委政府、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怒江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州创建工作,把怒江州建成国际性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怒江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强化领导协调、融汇部门合力、聚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为推进怒江旅游产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赵文胜表示,“就滇西北而言1996年成就了丽江,2006年成就了香格里拉,2016年,又一次聚焦滇西北,焦点更精准,怒江将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旅游的一匹黑马。”

 

一个目标、两个重点
旅游兴则百业兴,旅游强则怒江强。在赵文胜看来,怒江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产业攻坚期。“怒江必须树立行业自信、产业自信、旅游自信才能实现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景式打造、全区域管理。”
赵文胜说,“旅游发展要围绕一个目标和突出两个重点。一个目标需要力争把怒江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养成怒江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突出两个重点,则是要注重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

怒江有181个贫困村,17.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8.24%,脱贫攻坚工作为重中之重。怒江时刻谨记“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坚持南北并重,东西联动原则进行全域旅游规划。怒江全域旅游建设发展布局为“21215”,即:着力建设怒江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和独龙江国家公园;着力建设泸水旅游特色城市;着力培育怒江大峡谷旅游带和澜沧江旅游带;着力培育兰坪县旅游增长极;重点建设丙中洛旅游区、老姆登—知子罗旅游区、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石月亮—亚坪旅游区、片马旅游区等五个复合型旅游区,成为全州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坚持三个同步,增强旅游竞争力

赵文胜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营销”三管齐下,才能增强旅游竞争力。

怒江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构建“北上西藏,南下保山,西出缅甸,东连大理、丽江、迪庆”的交通网络格局;构建以民用机场为主,通勤通用机场为辅,直升机场为补充的怒江航空体系。争取“十三五”末开工建设保山至六库、大理至兰坪铁路。怒江即将启动六库航运交通,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在旅游产品打造方面,怒江遵循市场导向、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进一步做响探秘自驾游龙头产品、做精峡谷观光游览产品、做强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做优生态康养度假产品、做特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做大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具有震撼力、冲击力、市场吸引力的高端化、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在旅游品牌营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加大“天境怒江—心灵呼吸的地方”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和推广力度,积极采取品牌营销、创新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专题营销等多种策略和方式,积极培育国内新兴旅游市场,努力开拓海外旅游市场,不断提高怒江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全面发展,强化“四个融合”

对于怒江州如何实现全面发展,赵文胜表示,要与怒江花谷建设融合、与美丽公路建设融合、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与民族文化建设融合。

与怒江花谷建设融合,体现在看得见山忘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怒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河湖管制,推进怒江花谷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开展绿化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林则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打造一批森林小镇、园林城市、花园村寨,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与美丽公路建设融合,则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成安全畅行通达、旅游休闲观光、民族文化体验、自助自驾服务、体育健身度假、生态文明展示、科考科普探险、影视拍摄基地、特色农业发展等功能的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美丽公路。”赵文胜告诉记者,同时,怒江还建设了一条慢行系统300KM,沿途科学设置服务站、特色民居、停车场、观景台、智慧信息系统等,以交通为纽带将形成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连珠状组合的怒江大峡谷旅游经济带。
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需要遵循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原则,聚焦旅游文化、特色生态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生态食品和消费品制造等四大产业,发挥多元民族文化优势。赵文胜说,“怒江将创建完善丙中洛小镇、傈僳风情小镇、独龙风情小镇、罗古箐普米风情小镇、六库悬崖小镇、石月亮草果小镇等一批全国、全省一流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与民族文化建设融合,资源整合不够、特色挖掘不够、资金投入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专业人才不够、市场开发不够。把文化内涵的提升和文化元素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融入到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各方面。深度开发一批集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国际知名的节庆品牌;挖掘开发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产品。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字丹瑶 文

责编 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