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1:00-12:00,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薇,率队做客第705期《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共文化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情况,与听众朋友们进行沟通交流。
(点击上图回看直播)
本期上线嘉宾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刚)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张爱华)
本期部分热点话题
全州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回顾“十三五”这五年,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文旅融合理念统筹发展,深入推进“旅游革命”,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和旅游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亿人次,同比“十二五”增长8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24.63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172.4%。
2020年,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各项工作,全州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为“十三五”完美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一、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持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全年共新创95个文艺作品,共开展惠民演出706场。白剧《种子》获得2020年国家剧本扶持工程支持,原创大型白剧《望夫云》、白剧小戏《挂窗帘》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扩大,州博物馆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体验展厅,建成并投入运行旅游厕所116座。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全州各级文保单位达到591项。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防控复产展现新风貌。2020年,全州文旅系统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面暂停州内各类文化旅游经营活动,妥善安置滞留游客6353人。指导文旅企业、场所分级分批、有序开放,采取预约、限量、错峰等方式防止人员聚集,加强对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坚持亮码查验通行,确保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2020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921.22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04.6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4.2%。
三、文旅产业实现新成效。大理苍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漫步苍山洱海”绿道体系建设等列入全省产业发展“双百”工程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一带三道十八廊”、40个半山酒店等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新增项目投资94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04%。剑川县石宝山·沙溪古镇4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文旅项目,获得4.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21个3A级以上景区全部完成智慧景区建设,环洱海生态廊道“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应用快速推进。全州文旅宣传矩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在各大媒体平台共发布文旅宣传稿件3712条。2020年航线总数达到24条,旅客吞吐量达132万人次。
四、品牌创建再获新佳绩。大理州列入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理古城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洱源县佛堂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理市、剑川县创建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巍山古城、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州博物馆、双廊艺术小镇、洱源地热国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加大“风花雪月”品牌培育力度,开展线上线下“风花雪月”系列主题宣传营销活动,赴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热门城市开展专题宣传推介,“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五、市场秩序得到新提升。采取“周调度、月例会、季考核”的工作方式,通过红黑榜公示、执法人员挂钩联系、约谈等制度多管齐下,采取“零容忍”态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建立和完善旅游舆情监测机制,全面提升投诉案件处置效率。制定全州文娱场所综合管理实施办法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文化市场得到有效规范。全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文化旅游产业的“千亿级”核心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大理州“四个千亿级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发展要求,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上千亿”为目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要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文旅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为主线,以夯实文旅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产业内涵、培育文旅产品业态、营造文旅市场环境为重点,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向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转型跨越。按照“外联内通、点线带面、多区并进、多元发展”的方式,谋划“一带四区三圈五廊”的文旅空间布局,以“点-线-面”形成聚合实力,推动实现大理文化和旅游从苍洱单中心向全域多元化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达75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占GPD达到23%。
一、出台一批重大政策措施,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方面的政策“干货”,围绕落地文旅大项目、培育新业态、刺激新消费、乡村文旅振兴、宣传营销等多个领域,认真研究出台详细的政策支持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支持千亿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二、促进重点新业态培育,构建文旅品牌矩阵。立足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积极构建“漫步苍洱”“户外运动圣地”“婚礼婚拍圣地”“时尚文化高地”“艺术福地”“康养之都”“风花雪月-大理味道”“大理好礼”“电竞地标”“度假天堂”“西部影都”等系列品牌矩阵,全力培育越来越多、足以支撑千亿元文旅产业的新业态集合。
三、建设系列重点项目,提供发展支撑。以“一带三道十八廊”项目为重点,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启动剑川、宾川等8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宾川鸡足山、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漾濞石门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剑川沙溪、鹤庆银都水乡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巍山、鹤庆、祥云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推动祥云云南驿镇、洱源佛堂村等8个镇创建省级旅游示范镇、13个村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推进丽兹卡尔顿、安缦、悦榕庄等一批高端酒店及松赞、木田、喜林苑、吾乡间、理想邦等40个“半山酒店”综合旅行产品建设。推出非遗体验、非遗研学等专项线路产品,发展“非遗+文创”,丰富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和供给。同时开展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区创建,强化文物安全保护和宣传展示,重点打造剑川沙溪寺登街世界文化遗产、茶马古道等旅游品牌。
2021年全州文旅系统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州文旅系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文化精品。做好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望夫云》进行复排,“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白剧小戏《挂窗帘》进行排演。指导祥云县对红色花灯剧《播火先驱王德三》(暂名)进行二次创作提升。对中标剧本《家国》(暂名)进一步认真打磨,作为反映建党百年的储备排演剧目,积极备战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以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合作为契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分批到大理进行采风,以帮扶合作等形式创排一台反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题材的白族歌舞剧。
二、发展群众文化。积极参与州委宣传部举办的建党100周年的各项庆祝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充分发挥好文化和旅游部门优势和作用,鼓励各县市结合自身实际,举办相关庆祝活动,营造喜迎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其次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特色性文化活动,像“重阳节赛诗会”等。
三、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交流研讨、研修培训,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开展“白剧、歌舞、音乐进校园活动”,组织专业教师每年每个专业授课80课时。重视以“传帮带”方式,为不同年龄段文艺工作者和传承人之间营造交流学习空间,邀请叶新涛、马永康等著名艺术家每周定期开展2次白剧师徒传承授课。组织全州国有文艺院团管理者参加全国文艺团长(线上)培训学习。举办全州编剧人才、白剧表演人才培训班等专业集训,积极选派院团管理者和专技人员参加各级线上线下研修培。
大理州整治旅游市场的有效措施与成效
大理州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一、坚持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多次专题安排部署,成立高规格督查组,对重大涉旅舆情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批示督办。强化州对县市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实行季考核、月通报、月例会制度。
二、坚持重拳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法违规行为 “露头就打”,2020年,全州共办理旅游行政处罚案件36件,处罚旅行社12家(吊销资质5家),处罚导游24名(吊证2名),共处罚款37.16万元;受理“一部手机游云南”投诉1556件,平均办结时长从4.08小时下降至1.16小时;共受理退换货3739件,涉及金额2865.98万元。
三、坚持源头治理。扎实开展涉旅企业证照核查、“不合理低价游”、涉旅购物商店、涉旅车辆非法营运、非法拉客揽客、阳光品质提升、旅游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重构旅游市场诚信经营体系等旅游市场秩序“治乱清源”八大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四、加强队伍建设。设立大理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大理市直属大队,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行政执法职责。
五、强化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投诉与舆情处置、诚信评价、30天无理由退货、综合监管与考评、案件“诉转案”“行转刑”、处罚与公示、举报奖励等长效机制。指导大理市印发《大理市涉旅行业服务品质和文明诚信经营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在10个乡镇和3个街道成立领导组和旅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加强联合执法巡查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加强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培训和警示教育。
六、构建文明诚信经营体系。开展全州旅游行业文明诚信经营提升行动,对涉旅从业人员进行分门类培训。组建大理州旅游行业协会,将涉旅商品经营户、旅游景区等5个业态纳入诚信评价体系一体推进,共完成10527家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实行红黑榜制度,公布红黑榜信息3期。通过持续不断、“越来越严”的综合监管,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本期热线关注问题
1.杨先生:很喜欢大理,假期想到大理玩,请问到大理旅游在疫情防控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复:
如果您是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并流动到城市的非重点人群,且14天内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所在城市无中、高风险地区;不从事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根据目前的疫情防控要求,不需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体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到大理游览休闲。如果您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是以上说到的重点人群,需要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或者核酸检测证明的查验,具体以大理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为准。
需要提醒您的是,目前A级景区按照要求都是要预约、限流、错峰进入的,请提前了解一下目的地的要求,配合做好健康通行码“绿码”的查验,并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云南省、大理州均是低风险地区,相关的政策是根据风险等级以及国内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的,请及时关注云南发布、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获取消息。欢迎您到大理,谢谢您关注大理。
2.赵先生:我们大理有很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也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修缮,但修缮后如何使用,是很多地方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处理“修”与“用”的关系?
答复:
这确实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既要保护历史文物,又要保障经济发展,如何坚持原则、坚决保护,又怎样实事求是、开发利用?归结起来“修”就是“让文物活下去”;“用”就是“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的做法是:
一、依托全州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建立博物馆活化展示平台。目前,全州有4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举办各类文物、非遗展览,年接待观众超过450多万人次,同时还开展“展览进校园”“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流动服务活动,发挥文物的公共服务功能,让大家逐渐了解大理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文物“活”起来。
二、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拓宽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渠道,如由文物部门委托经营管理的崇圣寺三塔,由企业管理使用的蒋公祠、喜洲严家大院博物馆以及全球知名的国际文化交流会所喜林苑等都是游客到大理旅游爱去的地方。引入大方书店经营管理新理念的喜洲苍逸图书馆、巍山拱辰楼等都是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原则下实施文物“活”起来的典型的事例。
三、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十三五”期间,我州共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约2亿元用于文物保护,同时“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格局也逐步形成。喜洲大慈寺、董家院、紫云山寺等都是企业投资进行修缮的。今后我们还将大力拓展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利用,也希望能多给我们一些意见建议。
3.夏女士:大理州春节期间景区优惠活动有哪些?
答复: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7家(新增大理海洋世界AAA级景区),其中5A级1家,4A级12家,3A级13家,2A级1家。春节期间正常开放25家,闭园提升改造2家(祥云水目山4A级景区和祥云云南驿2A级景区)。
为满足大家就地过年、就地旅游的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的前提下,大理州多个A级景区推出了优惠政策。其中,崇圣寺三塔、天龙八部影视城、蝴蝶泉景区在春节期间1天(大年初一)对大理州居民免费开放;留在漾濞过年的外省籍单位职工,石门关景区部分免收门票。详细信息大家可关注大理文旅,以及各景区的官方宣传平台查询。其次,我们还将保障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开放时间,更好满足就地过年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为防止人员过度集聚,我们鼓励各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广泛开展云端看展、云上过年等活动,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赏美景、听故事、做互动。
来源 大理广播电视台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