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出炉 16项任务带你走进云南未来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2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情况发布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洪波向社会各界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

据了解,1月29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以99.3%的赞成率审查通过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纲要》于2月8日正式印发。《纲要》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正文包括18篇、70章,约9万余字,明确了云南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了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会上,杨洪波介绍到,为支撑云南省“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明确提出,要立足云南欠发达基本省情,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保持“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定力、坚持“防风险、补短板、争先进”的工作思路,推动16项主要任务。

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纲要》明确指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纲要》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核心要义是保护,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持续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

《纲要》明确指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提出要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老、中缅等经济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结合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区位优势,《纲要》提出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找准云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云南省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结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云南省实际,《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关键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针对云南省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纲要》提出要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在万亿级千亿级支柱产业框架下,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省。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结合云南省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纲要》提出要聚焦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持之以恒推动“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让绿色成为云南发展的鲜明底色。

大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

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纲要》提出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的发展思路,以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为重点,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全面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针对云南省发展中基础设施这一瓶颈制约,《纲要》提出要坚持“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以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以现代综合交通、水网、物流、能源、新基建为重点,构筑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针对云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实际,《纲要》提出要以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即: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培训就业全覆盖,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乡村振兴作为做好云南省“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省城镇化率比全国低约12个百分点,差距既是短板,同时也是发展的潜力。《纲要》提出要按照“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空间布局思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城市、以都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纲要》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文润滇,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纲要》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决破除制约云南省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建设教育强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康云南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纲要》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法治云南、平安云南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云南社会治理效能,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