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云南提出以滇西路网布局,打造“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腾冲—泸水—贡山—德钦”大滇西旅游环线。通过这一方案,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0年,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升级,在原有目的地基础上进行了扩容,备受行业各界期待。在旅游革命“三部曲”后的云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打造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让“七彩云南”成为国内外游客首选目的地这一目标,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积极推进无疑成为了当下云南旅游发展的一大主旋律。
本期《大观周刊》“游舆数读”推出一系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发展背后的数字,解读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建设的弦外之音。
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引媒体关注
从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就爱去文旅大数据中心共抓取到相关信息44602条,从图中看,全网媒体中新闻媒体更加关注大滇西旅游环线相关信息,占比为57%,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宣传的主力军;从报道内容梳理来看,新闻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道路施工建设、相关项目立项、投资、开工等几个方面,约占相关信息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旅游行业如景区、民宿客栈、酒店等行业新闻占17%左右。
作为一个以旅游环线为主打的项目,旅游线路的介绍明显偏少,也鲜见具有明确目标人群或定制化的线路。在对大滇西旅游环线的规划中,云南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高原峡谷、雪山草甸、江河湖泊、火山热海、古城韵味、民族文化、边境风情、珠宝玉器等文旅资源串联整合;而在自驾游、周边游、短途旅游成为主流选择的今天,绝大多数旅游不太可能在一趟旅程中感受如此多的旅游要素,如何以大滇西旅游环线为依托,定制化的推出和宣传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应该是下一步媒体和旅游从业者要思考的重点。
从数据上看,一年时间内全网舆情主要呈中立态度,通过梳理发现,在2020年1月以前,全网舆情正面态度较多,但2020年2月开始,全网舆情开始向中立态度转移。通过新闻梳理发现,目前网络媒体对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定位非常认同,但由于疫情的出现,不同领域都对未来的经济态势做出比较保守的估计,这也影响了大家对大滇西旅游环线这样需要对相关多个产业的投入,尤其涉及基建大型项目投入、是否涉及异地搬迁等问题的大型项目的态度,使得总体舆情偏向中立一方。
媒体分布云南为主 云南分布昆明为主
从各地媒体热度分布来看,全国媒体中除了云南之外,对大滇西旅游环线有所关注的大多为西部省市的媒体,北京、江西和陕西也略有报道。从信息总量上看,来自云南的信息占比为82.2%,贵州占比4.1%,北京占比为3%,江西占比为2.7%,西藏占比2.3%,陕西占比为2.1%,四川占比为2%、重庆分别占比1.6%。从报道内容来看,西部省份大多数报道关注区域联动和项目规划分析,北京等地的报道主要以沿线地区和景点介绍居多。
在云南各州市媒体中,昆明、丽江和大理三地对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报道最多,昆明占41.6%,丽江占18%,大理占17.2%,迪庆占6%,保山占5%、德宏占3.7%,楚雄占比2.6%,临沧、普洱、红河、玉溪占比均为1%左右。从报道内容来看,昆明媒体的报道方向比较全面,丽江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政策把握和联动上,包括与金沙江绿色经济带、滇西一体化等其他政策的联动,大理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景区和环保方面。
热门区域变化不大 新兴区域也有热点
大滇西旅游环线在去年的规划是以“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腾冲-泸水-贡山-德钦”形成的“8”字型环线,是云南省滇西一体化重要战略的一个维度。而在今年3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对原本的线路规划进行了扩容。在原有1600公里西北环线(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的基础上,新增1600公里西南环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形成“8字形”大环线。
从各州市热度来看,传统热门的丽江和大理不出意外的高居一二,但从前关注较少的怒江也在带动之下得到了更多的目光,在众多的关注和报道中,德贡公路的通车不仅是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交通方面的一大进展,沿线美图更是刷了一波屏,让众多对怒江不甚了解的观众看到了当地雄奇瑰怪的峡谷高山和珍惜美丽的动植物。
在线路扩容之外,会议也明确了大理建设“半山酒店”的发展方向,所谓“半山酒店”是指结合高品质度假、户外旅行、文化体验、主题营地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从景观资源来看,可能是茶园酒店、梯田酒店、森林酒店、鲜花酒店,也可能是温泉酒店、峡谷酒店、雪山酒店、草地酒店;从体验功能和产品特点来分,可以是以户外运动、温泉度假、非遗文化、亲子研学、农耕体验等不同类型为游憩主题的酒店;围绕半山酒店建筑特征,又分为书院会馆、民居合院、森林木屋、帐篷酒店、观念设计等不同风格类型。
截至目前,“半山酒店”相关内容已经有1436条之多,省内媒体针对相关内容也开展了多方位的报道。各州市也表示要乘着政策的东风尽快发展相关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升级、旅游业转型、选址、样板、调研等,都成为高频热词。可以说,“半山酒店”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体现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发展思路,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
专家把脉大滇西旅游环线
景观设计师陈林认为,深度体验度假旅游是旅游成熟阶段的标志,生态型度假区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旅游度假类型包括城市型、海滨型、温泉型、山地型等,其中山地型数量最多,山地滑雪、温泉疗养、山地避暑等成为山地度假的重要内容。在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业态转型的过程中,原有观光景区仍然是未来新兴度假区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但“回归大自然、野趣浓厚、环境幽静”会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而这恰与半山酒店的生态文化体验功能不谋而合。
前凤凰网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现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认为,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提出、规划、建设和运营可以被认为是云南文旅新一轮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从目前云南省所明确的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定位和目标诉求来看,显然不仅是一个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也不仅是千亿级的投资问题(如果加上沿线基础设施投资和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文旅小镇、文旅综合体等重资产项目投资,直接拉动的投资规模将是万亿级的),还蕴含了新一轮云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投融资策略思考,其背后既包括了对云南文旅转型发展的深刻洞察,也体现出对中国文旅发展中一些新趋势的呼应。如果这些战略预期和规划目标得以实现,大滇西旅游环线不但是未来云南文旅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在全国文旅产业版图和格局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文旅IP。
网友认为打造新IP势在必行
在微博话题 #大滇西旅游环线# 中,众多网友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云南的文旅资源丰富程度,绝不是一两个城市或一两条线路可以概括归纳,开发新的线路,打造新的旅游IP,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发展云南众多沧海遗珠般的旅游资源,让这些文化瑰宝和民族特色不至于沉寂于远山消亡于乡间,更应该随着旅游带来的经济发展,以更美的姿态和形式活在今年和明天。
对当地民众来说,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不仅可以带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还能带来产业升级的机会,解决当前低端景区供给过量,需求侧高端景区不足的供求矛盾。也为当地的脱贫致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些也成为媒体在报道大滇西旅游环线中最为关心的部分之一。
结语
大滇西旅游环线承载了云南从文旅产业到整体发展太多的构想,肩负着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的长远目标。去年德贡公路的通车,可以成为这一项目中交通方面的重大突破和落实,而今“半山酒店”的提出,也成为今年的心方向。如何在年初疫情影响下做好后续工作,确保今年目标的完成,让后续的规划能步步落实,才是如今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重中之重。
文 孙帆
图 孙帆
部分图片由云南各州市文旅局提供
编辑 张玉菊 杨金敏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