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
美景系列之——玉溪峨山·栖木墀村
寻访滇中美景
位于滇东北与滇西南商贸要道上的古村落
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镇
小甸中村栖木墀村
在悠悠岁月的浸润之下
散发着深沉之美
(栖木墀村民居)
栖木墀这三个字里有木、有水
象征着生机勃勃
这个地名由来
先是彝语“初猫次”音译衍变为“期木池”
再到如今的“栖木墀”
汉彝语音互相转化
流传百年
(栖木墀村房屋)
古村永盛
栖木墀村聚居着
彝族、哈尼族、汉族等民族
村民有山可靠,有岁月印染
有林有水,有烟火人家和耕田老牛
2016年,栖木墀村被列入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2019年,入选第三批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栖木墀村民居)
交通的便利与商贸的流通
带动了小村的商贸繁盛一时
建村以来,折射文明的侧影
不仅仅是在几代人长久以来
改天换地的一个个壮举上
清朝、民国时期
兴驿站,起茶馆
水碾房吱嘎,榨油坊流香
或是在古树繁荫下,茶马古道的马蹄铃声中
还在于霓裳琴弦、古戏老调
一唱,就是百年遗韵
(《尼山宝忏》雕版)
木刻印刷雕版
《尼山宝忏》《感应尊经》
一念,就将近八代梵音
木式建筑
栖木墀的木工与建筑技艺历史悠久
人才辈出,技艺高超
民国时期栖木墀技术高超的木匠有百余人,遍布全省
曾经一度栖木墀木匠握在手里的斧、锯、刨、尺
技艺娴熟地
拼、切、缝、合着在云南各地的木式建筑
(栖木墀木式建筑)
匠人们一双巧手,变木材为至宝
木柱木梁顶起了栖木墀村人头顶的瓦片
一锯一刨蕴藏着匠心和技艺
(栖木墀村建筑卯榫构件)
民国期间
栖木墀人张天和、张开和兄弟俩人
到昆明开办 “鼎建云造公司”
专业从事桥梁、房屋、家具建造
由于建筑技艺超群
二人曾分别被推举为
昆明市区和昆阳县域内的“鲁班会”会长
(栖木樨民居)
如今看来代表着历代栖木墀木工的顶尖技艺和
工匠精神的张天和、张开和兄弟俩
传承了祖辈的好手艺
正如他们兄弟俩名一般
——“天”工“开”物
民俗文风
立祠奉祀
“清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今古,
孤州代吴魏千秋浩气贯乾坤”
成为栖木墀人立志的本向
志在山顶的栖木墀人
要“忠义神武”,去“富国济民”
习“盛恩文朝”,成“秀拔南天”
落拓在牌匾志铭里
(栖木墀村民俗“接爷爷”)
这是一个文风兴盛、民风淳朴的古村落
和它的进士、举人、秀才
乃至每一个庄稼人
用绵薄之力,奔赴山海
在历史长河中赓续着对家国的风发意气
来源:云南地方志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