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必聪:赛装节是一场彝族文化盛宴 我们要传承的不只是彝綉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邓斌 图)2021年,在永仁县直苴村传承了1350多年的彝族赛装节通过5G信号、直播、短视频等新技术和全媒体手段的运用,把云南彝族服饰文化搬至云端,并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场云上嘉年华活动盛宴中展示的不仅是漂亮的彝族服饰,还有凝结在这场盛宴中的彝族文化。

彝綉:赛装场上真正的主角

从藏于深山的彝族村落到纽约时装周,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跨越1350多年历史,走向世界。

说赛装节就不得不提它的来源。相传,古时候,彝族猎手朝里诺、朝拉若兄弟,以打猎为生。来到直苴村,他俩见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便爱上了这块地方。奇怪的是,当他们弯腰喝泉水时,忽然从箭筒里滚出三粒稻谷种,兄弟俩连忙拣起谷种,种到泥塘里。在他们的细心管护下,谷种发芽,并在秋后长得像马尾巴那般长那般粗。附近村寨的乡亲听说后,便陆续迁来这里垦田、播种。秋天,家家都获得了丰收,过上了好光景。

乡亲们听说兄弟俩还没成家,都争着为他俩提亲,姑娘们更是爱慕勤劳勇敢的开拓者。当长老问他俩喜欢哪位姑娘时,朝里诺说:“哪家姑娘最心灵手巧,就和哪家姑娘成亲。”朝拉若也说:“我喜爱直苴的山水、树木、花草,哪位姑娘能把这些美丽的山水花草绣在衣裳上,我就娶她为妻。”

为了让朝里诺兄弟挑选到最心灵手巧的姑娘,长老们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让全寨姑娘都穿上自己最美丽的服装进行比赛。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两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观赏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意中人。从此,赛装节成为当地的情人节,一直延续至今。

一路走来,彝綉与赛装节相生相伴。在彝族文化学者殷必聪看来,赛装节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有彝綉这一灵魂所在。“彝绣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织布、染线、刺绣,每一环节都是彝族人智慧、辛勤劳作的成果,人们在赛装赛美的过程中也在展示彝族人的智慧。因此,历届赛装节上,彝綉也就成为赛装场上真正的主角。”

赛装节:一场彝族文化的盛会

“赛装节的起源本就是一场相亲大会,不同于汉族人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彝族人一直崇尚婚恋自由。”殷必聪介绍,最初的赛装节,白天姑娘们穿着漂亮的彝族服饰在赛装场上打跳,展示自己的美丽。小伙子们则坐在旁边观看,在打跳的姑娘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女孩儿。“到了晚上,姑娘小伙们一起打跳,小伙子扣一扣心仪姑娘的手心,以示爱慕,如果姑娘也喜欢小伙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给对方回应。”殷必聪介绍,上千年来,多少彝族青年在赛装节上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组成和美家庭。他年轻时也在赛装节上追求到了心仪的姑娘,结成连理。

毕摩祈福是赛装节上的重头戏,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毕摩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铃念,行完祭拜、祈福大礼之后,赛装节才真正开始。“毕摩祈福表现的是彝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包含了彝族人的农耕文化和祭祀文化,内涵丰富。”殷必聪介绍,直苴村是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直苴的文化不断繁荣更新,传统的赛装节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传承至今,赛装节涵盖了祭祀、伙头制、婚恋、古盐道、服饰、歌、舞、乐等文化,集对歌、赛歌、赛舞、服饰展示、民族体育竞技、商贸交流于一体,形成了一场独特的彝族文化盛宴。

除赛装外,赛装节上还会举行耙田、捆驮子、射弩、双拐、顶肩、拔藤等民族体育竞技,这是彝族青年体现力量与智慧的时刻,也是展示彝族人服饰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婚恋文化、歌舞乐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一场盛会。

传承:文旅融合为部分彝族文化传承带来生机

“赛装打跳就必须要有音乐节奏,现场所有的音乐都由村民现场演奏。”说到这里,殷必聪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之意。他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带、音响、电子播放器渐渐代替了现场演绎,笛子、哔噜、葫芦笙、唢呐、响篾等传统乐器的运用越来越少,会演奏和制作这些传统乐器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有着多年彝族文化研究经历的殷必聪对永仁彝族文化传承现状再了解不过。殷必聪介绍,目前整个永仁县会作葫芦笙的传承人只有一名,响篾也是如此。与全县4600多名绣娘这样一个庞大的传承人组织,传统乐器的传承显得余力不足,面对传统制作技艺即将消失的困境。

眼看这些传统民族乐器渐渐淡出历史,殷必聪有些忧心。他认为,民族歌、舞、乐是赛装节上的气氛担当,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培育了彝族人热情开朗的性格,不可或缺。他建议,大力培养一批传统乐器传承人,强化对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和制作工艺的传承,鼓励各大节庆活动现场和本地旅游景区演奏传统民族乐器,促进文旅融合的同时,切实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文化。

除了传统乐器制作需要培养传承人队伍外,针对渐渐消失的姑娘房、传统歌舞乐表演,殷必聪认为文旅融合为这写已将消失的民俗文化带来了生机。“在开发旅游的传统彝族村寨可以保留姑娘房,作为展示彝族人婚恋文化的窗口,在景区安排定时的歌舞表演,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彝族人的热性,增添旅游场所内涵。”殷必聪说。

责编 李舒琪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