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千年技艺 手工匠作


剑川的美 不止于山水

更在于山水之间

能工善艺的剑川匠人

以平常时光

串起了“木、土、石、布”的文化记忆

彰显出“匠作匠心”的永久传承




木,朴实无华

一锤一凿,一刀一刻

让一块普通的木头

生长出春夏秋冬和吉祥如意

剑川木雕流传千年

剑湖海门口遗址“干栏式”建筑聚落

承启了剑川木雕5300多年的艺术渊源

“石钟山石窟”仿木结构的石雕建筑

印证了唐宋时期剑川木雕的灿烂文明


从剑川古城西门街古建筑群

到“世界濒危纪念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



每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

都彰显着剑川木雕匠人的才气和智慧

每一个岁月尘封的隐秘角落

都蕴藏着剑川代代相传的文化和记忆




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

——清代张泓《滇南新语》

自古  剑川匠人行走四方

掌墨量线  挥斧运凿

一刀一刻间

却是巧夺天工  大美至简




石,坚硬冰冷,却有温度

以秉性去塑造

可粗犷,亦可细腻

剑川的雕刻技艺,并不止于木雕

石雕技艺自唐代就享有盛誉

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从穿越千年的石钟山石窟而来



千年只是一瞬,匠心代代相传

石雕匠人的工艺水平炉火纯青

不绘草图,不作小样

选料、打荒、打细、打磨

活灵活现的石狮子

一气呵成,完美呈现


庙宇、桥头、林间、门前

每一处角落

都被赋予了不可枯竭的艺术生命







土,来自大地的深处

温润宽厚

在匠人手里

既成就器物,又创造艺术

海尾河旁的胶土最适合做陶

捧在手心,温润细腻

反复揉搓塑造

尽显千姿百态



泥土于高温下涅槃重生

以纯黑为底色,不加点缀修饰

已然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坛坛罐罐,杯杯盏盏

伴随着茶饭米面,承载着人间烟火

进入千家万户,奔向诗和远方



布,柔和有韧性

按白族传统

每逢端午

随身佩戴装满艾草的刺绣布扎

可以驱邪保平安

传统白族妇女既能当家,又善女红

每逢农闲时节

便潜心于布扎刺绣

选色彩鲜艳的各色丝绸

设计出生肖、瓦猫、博古雏形

填入艾叶、青蒿、紫苏等香料

用丝线绣之




造型古朴,色彩艳丽的小物件

挂堂屋,系胸前

清香四溢

颇有祈福纳祥、吉祥如意之意



端午时节

缝制一串“小猴子”给自己的孙儿佩戴

“针尖上的乡愁”不言而喻


精于工而匠于心

剑川匠人

以高超的手工技艺

和深厚的文化修为

享誉一方



剑川木雕

更成为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年技艺

不仅是匠人安身立命之本

更是薪火传续的文化血脉

在剑川坝子传承  创新  生生不息






来源 剑川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陶优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