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人的“宅院情结”

从木楞房到“三坊一照壁”的“宅院”时代,“宅院”逐渐成为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纳西人一旦拥有自己的“宅院”,似乎就不再奢望什么。他们年复一年固守着先辈们传下来的宅院,又一代一代制造着新的“宅院”。

(“三坊一照壁”宅院草图)

起房盖屋,在纳西语中叫“吉次丹然”,意为起房修院,突出了“宅院”意识。在纳西人的观念中,房屋与宅院并非同一概念,房屋只是宅院的一个部分,而且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宅院”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所谓“三坊一照壁”,就是在一块宅基地上,盖建北、西、南三栋楼房,东面设照壁(围墙)。这种结构的宅院便于阻住西北寒气,采纳东方暖阳;大门开朝东南,构成一个明亮温暖的小院。厨房一般设在西、北两个角,取顺风之势。而“四合五天井”与北方四合院差不多,四栋楼房一个院子,加上四个漏角,称为“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宅院彩绘)

宅院的功用,可以归纳为“两个空间,四个场所”。其一为楼下空间,其二为楼上空间,因丽江地面水位高,湿气重,必须有两个空间才理想。一般来讲,北、西两房楼下住人,楼上贮物,装粮食;南楼下关牲口,上置饲草,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如果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西、北两楼下还可以作临时卧室,既干净又宽敞。

第一场所

“四个场所”包括起居室 。在西、北两楼下,为全封闭,仅开一门一窗,保证高原地区的保暖性。每房卧室分三间,中间称“堂屋”,一边为“隔间”,另一边与堂屋相通的是套间,供夫妇居住。堂屋正面装六扇可移动窗门,逢红白大事,将窗门卸下,与外廊联成一体,很有气派。窗门上多雕刻鸟兽花木,多出于能工巧匠之手。

(六合门)

第二场所

第二场所为走廊,它在卧室外的楼檐下。宽六到八尺,长与房间等齐,为半封闭。廊坎由长条面石镶砌,高出院子一尺许。若是在农闲时节,廊下又是会客、休息的主要场所。

(庭院一角)

第三场所

第三个场所是院子,为露天全敞。长宽约10到12米,主要作晒场。西、北廊坎下喜种香橼、石榴、梅子、桂树等低矮花木;院子东、南侧种苹果等高冠果树;围墙附近还要设粮架:两根母柱竖栽在土里,其上有一串眼洞,有粮杆横穿其间,用来挂晒刚收割的庄稼。

(庭院天井)

第四场所

第四场所为房前屋后的空地,那里是菜地和果园,一排排的月季、报春组成篱笆,挡住家禽之路,春季便会构成一堵斑斓鲜艳的花墙。水沟边长着四季常绿的棕榈,扇形的巨叶仿佛神灵的手掌向雪山和青天招摇,土红色的棕皮是农民搓绳,制蓑衣的材料。果园中随意种植桃、杏李、柿子等水果树,一到成熟季节,满园芳香伸手可摘。加上饲养的家禽,使纳西宅院成为色彩绚丽,充满生命活力的小世界。

(传统“木楞房”)

来源:“纳西话賨”微信公众号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