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剑川白曲传习所挂牌并开展第一期培训,该传习所负责人为剑川白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姜宗德。活动邀请了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建华、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组组长李全良、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杨建宇、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到会指导,剑川县旅游委常务副主任张灼林、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华和其他相关部门领导、全县广大白曲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剑川白曲主要流行于剑川、洱源及与剑川接壤的怒江州兰坪一带。剑川白曲表演形式独具一格,可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的白族传统的“山花体”格律。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题材内容广泛,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黄氏女对金刚经》等50多部。2014年11月剑川白曲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剑川白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在白族的音乐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白族历史、语言、民俗等的研究都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为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年来,剑川白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用群众的话讲理论,用身边的事说政策,用鲜活的“白曲”传播党的声音,让政策宣讲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7月“剑川白曲宣讲团”被列为“州级宣讲团”,8月剑川县被列入“云南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
揭牌仪式后,部分青老年白曲爱好者和在校学生50多人参加了传习所第一期培训班。
姜宗德表示:“作为剑川白曲的国家级传承人,加强对剑川白曲的保护传承工作是职责所在,下一步将利用好传习所这一平台,继续带头传承剑川白曲。”
近年来,剑川县不断加强对剑川非遗保护力度,丰富宣传方式,通过“非遗进校园”“三下乡”“白曲宣讲”等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剑川白曲的魅力,不断发展壮大剑川县非遗队伍,为丰富剑川文化底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 剑川县文化馆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