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合唱联盟”引专家入滇 助力云南合唱事业发展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图)为繁荣中国合唱事业,促进文旅融合,“七彩合唱联盟”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揭牌。随着“七彩合唱联盟”开启运营,3月16日上午,由云南省老年合唱协会、昆明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学会主办,云南边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千人合唱在昆明融创滇池文旅城开唱。此外,由联盟发起的一系列合唱研讨活动、现场培训活动也如期举行。

合唱艺术研讨干货满满

3月16日下午,“2021中国中老年合唱艺术研讨会”在昆明泰隆宏瑞饭店会议室召开。

据了解,研讨会旨在研讨中老年合唱训练及发展,普及合唱知识,开展中老年合唱艺术交流,提升云南合唱水平,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情感交流。

研讨会现场,国内10位著名合唱艺术家、指挥家应邀作主题发言。他们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李西林、王军、周跃峰,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德美,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华山,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邵宁,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方玲,江汉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与合唱指挥系主任陈智勇,世界华人合唱艺术联合总会副主席范敏,湖南省电广传媒国家一级导演肖赤萍等。


      专家们分别就艺术合唱与群众合唱的分水岭、国内合唱与国外合唱不同亮点、如何通过合唱发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等命题进行了高屋建瓴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享。其中,针对如何通过合唱发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李西林谈到,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完全继承、适当加工、音调引入等方式对古老的民族音乐艺术进行传送。在他看来,云南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宝库,对这些文化继承传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联盟、协会、演唱者,甚至演绎公司等多方面的努力和作为,但这样的努力意义深远。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德美则谈到,希望合唱团们从团体、指挥、声音训练、作品积累四个方面不断升华合唱艺术,让合唱艺术不仅仅为了参赛,更要成为一种文化。

       公益助推云南合唱艺术发展

        研讨会上,来自各州市合唱团的代表们认真记录专家观点,并于会议间隙积极与专家交流。

“阿哥弦子响,阿妹脚板痒,跳得太阳亮堂堂,跳得月亮明晃晃,唱祖国,唱家乡,歌唱幸福生活万年长”,来自文山州“快乐大家唱”合唱团指挥叶霞热情分享当地有趣的彝族《跳弦》歌词;以童声为主“边打跳边双语唱歌”,来自德宏州“云雀少儿合唱团”的戴建梅老师,希望求教孩子们在表演协作上的经验;宋鹏老师透露,他所带领的玉溪“俏佐阿梅”合唱团团员则几乎都是当地的彝歌传承人,她们中很多人甚至还不会汉语,对于合唱团的发展,他想得到更多帮助。

合唱团代表们纷纷就歌曲改编、演绎、商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请教了专家,而专家们也给予了悉心的回复。

3月17日上午,由七彩合唱联盟、云南省老年合唱协会、昆明合唱学会主办的《如何提高中老年合唱艺术水平》的现场指导,特邀国家一级指挥王军教授在昆明青少年文化宫开展。云南南侨机工合唱团、云南吉星合唱团有幸成为现场示范教学合唱团。王军教授针对两个合唱团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纠正,并悉心教授了合唱经验。

随着讲座的不断深入,云南吉星合唱团的演唱愈发精进。在七彩合唱联盟副会长蒋高伟团长的带领下,其团队演唱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得到了指挥家王军教授的高度好评。

南侨机工合唱团团长陈达娅激动地说:“面授过程中,专家不仅为团队教授了演唱技巧,同时也为大家打开了合唱领域的国际视野。大伙儿深深感到,要唱好合唱,接下来还要从个人修养上持续下功夫。”

对于专家们的无私教授,七彩合唱联盟主席左伟深受感动!他表示,本次专家们的到来和面授全部是无偿的,七彩合唱联盟的成立和运行也正是以服务民间合唱组织为宗旨。他谈到,在此次论坛和培训参与者中,有不少来自深山中的合唱团,也有残疾人合唱团,专家们的公益教授对于这些合唱团而言非常难得,而专家们的作为也将激励大家继续把自己热爱的合唱事业做得更好。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云南省第一次举办1000人次的合唱,为党和祖国献礼,而后又组织了公益的论坛和培训,引发了合唱爱好者们的强烈反响。七彩合唱联盟执行主席陈波提到,在七彩合唱联盟的助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合唱团、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其中,为党和国家呈现更多精彩的合唱作品!


责编 李舒琪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