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 H 展览 | 《存在》开幕现场

存 在

Existence

2021.03.18-2021.05.09

(《存在》展览现场“迷宫”入口)

(策展人廖雯开幕现场致辞)

展览“存在”于2021年3月18开幕,由山中天艺术中心主办,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协办,展期将至2021年5月9日。此次展览为山中天艺术中心本年度的首展,由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女性艺术研究者廖雯策展,呈现14位艺术家在疫情隔离期间的创作。

(丁世伟《降维广场》展览现场)

(艺术家丁世伟导览直播现场)

丁世伟《降维广场》展览现场

(《存在》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采用“全封闭”的展场设计,令每一个艺术家的空间都具有独立性,造就了一种被迫“隔离”的状态,使观众打破了惯常的观展方式,获得独特的体验感,更多地参与和融入,从而引发对“存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关注。

艺术家顾雪导览直播现场

顾雪《庚子新年》展览现场

(罗明君《愿望清单》展览现场)

艺术家白雪娟、策展人栗宪庭

白雪娟《我的2020》展览现场

(王钰清《经历了疫情的我》展览现场)

(靳卫红《疼痛》展览现场)

艺术家洪磊、艺术家张伟、策展人廖雯

洪磊《逻辑必须照料自身》展览现场

从口传时代到网络时代,人们在纷繁的信息中越走越匆忙,存在变成了各种技巧处理后的可视性图像和数字。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打破了人类习以为常的便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断探索着到底如何“存在”。作为对生存处境必须具备基本敏感和社会责任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生存重大改变以及存在意义进行着艺术思考和反应。

(张伟《五供》展览现场)

艺术家李博、策展人栗宪庭

李博《希波克拉底誓言》展览现场

艺术家张伟夫妇

李博《希波克拉底誓言》展览现场

(张咏《沉入水底》展览现场)

(熊文韵《病房》展览现场)

(邓玉峰《永生》展览现场)

艺术家廖建华导览直播现场

廖建华《无意图》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大部分是艺术家在疫情“隔离”期间所作,涵盖各种媒介。每个艺术家都以个人的方式细腻而又深入地触碰到自身处境的各个角落,表达出他们对于人类存在价值的思考。

(《存在》展览现场)

(《存在》展览现场)

(策展人栗宪庭、艺术家何云昌及家人)

(《存在》展览现场)

如策展人廖雯所说:“人的存在是精神的,也就注定是自由的,会因心境不同而不同,会因处境改变而改变,一如田园,没有亲耕亲种,没有不间断的关爱,一样会荒芜。”

我们整理出了观展路线

来山中天艺术中心一起亲自体验“存在”

艺术家作品现场

按展览动线排序

(张震宇《灰尘系列》展览现场)

(丁世伟《降维广场》展览现场)

《庚子新年》,顾雪,2020

影像

尺寸可变

《愿望清单》,罗明君,2020

玻璃瓶

直径1.5m

《经历了疫情的我》,王钰清,2020

丝质刺绣挂片

220x250x60cm

《我的2020》——手工艺术书,白雪娟,2020

综合材料

36x25cm,32页,12本

《疼痛》,靳卫红,2020

中国宣纸、墨、中国画颜料料

146x744cm

《逻辑必须照料自身》,洪磊,2020

影像

尺寸可变

《五供》,张伟,2018

50x50x110cm/件,共5件

《希波克拉底誓言》,李博,2020

数码输出

21x29.7cm,400张

《沉入水底》,张咏,2020

音频

7'34"

《病房》,熊文韵

《永生》,邓玉峰,2021

尺寸可变

《无意图》,廖建华,2020

纸本水墨

1000x97cm

参展艺术家

艺术家(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白雪娟 、丁世伟、邓玉峰、顾雪、洪磊、靳卫红、李博、廖建华 、罗明君、熊文韵、王钰清、张伟、张咏、张震宇














策展人

廖雯,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女性艺术研究者。

196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编辑、记者,1993年开始作为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划人活动至今。

与栗宪庭共同创办《艺术潮流》(1991),策划《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1993),《跨世纪彩虹》(1999)等展览。

独立策划《女性方式》(1995)、《性殇》(2005)《花非花》(2006)《娱乐不死》(2009),《心纠手结》(2009),《心血匠器》(2010),《春寒》(2011),《占地一平方米》(2013),《新写生运动)(2014),《假园》(2016),《极限自由》(2016)等专题展览和活动。

主要著述:《中青年艺术家百人传》(1991),《女性主义作为方式》(1997),《绿肥红瘦(2005),《不再有好女孩》(2000)。

策展人:廖雯

项目管理:汪华

展览统筹:左莎莎,杨希,狄思奇

媒体策划/统筹:刘格灵,张宗希

摄影:杨丽

新媒体:郭京阳

公共项目:张宇飞,贾浩然

平面设计:一千遍工作室

展陈空间设计单位:相也建筑

空间设计负责人:王闻,秦铭煊

空间设计团队:孙鹏程,费扬,孙继超

技术支持:贾宏宇

翻译:王峥

校对:左莎莎


展陈空间设计

展陈空间设计为了创造浸入式的体验采用了迷宫的形式。迷宫即是“封闭的花园”,它让身处于其中的人去思考。在圣地亚哥贝鲁埃特的《花园里的哲学中》,将迷宫的形态模型划分为两种,单迷宫(Unicursal Model)和复迷宫(Multicursal Model)。

在一层大厅中使用了复迷宫的形式来让观展者体验“空间上的存在”。观展者与迷宫中的展品相遇时,是一个存在与另一个存在的碰撞。他们互相见证了对方的存在。迷宫中的每条路径都是隐秘的存在,不论被发现与否。每个观众对路径的选择,构建了一段独特的记忆。然而是片面的,将所有人的记忆叠加在一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存在。

在二层展厅,我们通过单迷宫的形式来展示“时间上的存在”。人并非存在于某一单一的时间或者空间中,他始终存在于过去、未来的交织中,他们并置于你的现在。单一的迷宫路线隐喻着线性的时间,身处在路径中的观展者在迷宫的路途中不知道随后会走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曾经走过哪里。路径的墙面上开了很多窗口,通过小窗所看到的人或者空间,可能是你未来的必经之路,也可能是你的 过去走过的路,但你几乎弄不清楚。当你透过小窗看到其他空间或者与处于其中的人对视的时候,你和你的未来/或者过去,处于不同的空间,却是同一个瞬间。


展陈空间设计

相也建筑

相也建筑M.MARS(Mutual Morphology Architects)涉足城市、建筑、景观、室内、装置等不同领域。我们积极探索城市形态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建筑内部的二元主题、跨越文化背景的引发共情的形式与空间。我们宣扬建筑是时间维度上空间状态的叠加。相也建筑,建筑,相也。

主办机构

山中天艺术中心

山中天艺术中心位于北京当代艺术地标798艺术区南门,由著名建筑师董豫赣设计,建筑师运用园林方法在室内空间创造了山水栖居的意象。

山中天艺术中心集思想孵化、学术研究、艺术展览、协同创新、人文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目标是创办多元化研究型的艺术机构,打造国际艺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展览中心强调“实验”的概念,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人文艺术学院面向大众,定期举办各种线上及线下活动,挖掘、激活、传承、复兴中国书院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大师工作坊也是创新研究院,汇聚不同领域专家进行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形式、新的作品。

山中天艺术中心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交流,开放包容,为各种思想提供展示的舞台,为艺术与生活搭建一架沟通的桥梁,去揭示、去探索和发展人的创造潜力。

协办机构

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来源 山中天艺术中心

责编 李舒琪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