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搞乡村旅游,这些人这样说......

以乡村旅游开新局 期待乡村美好未来

2月21日,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中提到的 “乡村旅游”成了今年文旅行业的一个热词。丽江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扶贫新模式,乡村旅游初见成效。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丽江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此,记者采访了那些关注乡村旅游的人士,他们或是乡村工作者,或是普通的村民,听听他们对乡村旅游有什么样的建议和美好愿景,让我们共同期待乡村美好未来。

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玉龙县宝山乡石头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宝山乡的宝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木文川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宝山村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好地发展,但作为一个离市区较远,基础设施等相对薄弱的村落来说,宝山村的乡村旅游只能是在保护中开发,上级部门扶持古村落建设的项目要进行论证,在准备实施扶持项目时,要征求专家和村里的意见。

如何看乡村文化保护与旅游问题?木文川说,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如申报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

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对于这一点,玉龙县宝山乡秀红造纸坊的主人和秀红深有体会,16年来,和秀红坚持传承传统东巴造纸技术,坚持为东巴文化这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提供最好的一张纸。为了使东巴造纸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保存下去,让真正的东巴造纸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和秀红联合其他东巴造纸技艺传承人于2018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了“丽江市东巴造纸传承协会”,通过举办传承培训班等形式,传徒授艺,扩大传承队伍。今年开始,筹集资金,组织村民,在宝山乡等荛花产地科学化大量种植制造东巴纸的原材料——荛花树,提高原材料产量。和秀红说:“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在乡村振兴中,自己不仅肩负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任,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推动文化发展与创新。”

发展因地制宜“接地气”的乡村旅游

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乡村旅游六大发展方向——重精品、重生态、重产业、重传承、重扶贫、重监管。

将学圣是七河镇金龙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一直都很关注本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在他看来,重精品就是要打造和建设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而不是简单地搞些“农家乐”,吃吃饭、钓钓鱼、打打牌之类的休闲娱乐;尽力保护好乡村环境生态,坚决杜绝一边建设一边破坏,把原有的生态环境搞得面目全非;要注重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壤土质等条件。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做到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特别是在发展农产业上要严禁盲目跟风。

他所在的金龙村于2016年10月开发建设玫瑰小镇,在支撑了17个月以后就停业。将学圣说道,玫瑰小镇的开发仅是“昙花一现”,盲目性的大刀阔斧、力求高大上的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说道,搞乡村旅游要禁止不切实际的盲目乱干,要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乡村旅游方面的景观、民俗、餐饮、文化等方面的必要技能与知识。要增强部门联动,要求农业、旅游、土地、工商、消防等多部门协调配合,要加强政策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真正弄懂,学会发展因地制宜“接地气”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展开的活动。对此,木文川说,乡村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地,村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此,应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民宿客栈,采用“客栈+农户+菜园子”的模式运营,客栈所有食材均来自村里,并动员全体村民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让游客融入进村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大部分人的共同想法。大家提出,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要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与时俱进规划好、构建好全村经济发展格局的同时,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扶持政策落实、破解发展难题方面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做好村里的开发招商工作。

加大特色资源保护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

位于永胜县最南端的片角镇,近几年,除了种养业转型升级亮点频现外,温泉旅游培育出的“温泉经济”也是渐入佳境,呈现一派热气腾腾、“钱”景可观的可喜气象。如何走好产业提升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长期在镇里从事文化工作的龙天胜建议: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酒香还怕巷子深”,如今,乡村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外界推介片角镇的温泉资源。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推介,营造浓厚旅游氛围,让片角镇的温泉享有充分的知名度,提升影响力,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片角旅游;同时要抓实资源保护。随着温泉经济的逐日升温,一些人看到有利可图,便随心所欲妄自开发温泉资源。如此无序开发,不利于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今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红线,不能有半点的逾越,因为只有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把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巩固和提升自然资源质量和稳定性,乡村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加大温泉资源的管控与保护,势在必行,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否则,将导致“守着金山银山过着穷生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做好谋划,引导优势,沟通协调,发挥优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片角打造成温泉旅游胜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借此推动片角镇的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地处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石鼓镇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每年来石鼓红色教育基地观光旅游的游客达十多万人次,红色旅游正逐步成为石鼓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福天同样是一名镇里文化站的工作者,在他看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好做法。石鼓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战斗足迹和令人感动的经典故事,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要把红色资源与长江第一湾、千年古镇历史文化相融合,让石鼓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红色旅游大格局;同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本地的草竹编传统手工艺,“凉粉”“米糕”“鸡蛋糕”“芝麻糖”等系列农特产品,打造石鼓特色旅游产品,让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实现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相互融合。

来源 丽江日报

责编 陶优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