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大院)
每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老宅都有着形形色色的传奇故事,演绎着豪门家族的悲欢离合,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建设水平和审美风尚。在永仁中和镇,房屋造型大多似楼非楼,似阁非阁,造型多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小镇中心的夏家大院。
作为一座“有故事”的院子,夏家大院始建于1927年至1932年的民国年间,原名《清泉山房》,占地面积1288平方米,使用面积2400平方米,由中和老街创始人大地主夏匡周之孙子夏银和夏训两堂兄弟聘请大理剑川木匠设计建盖而成,这座历尽沧桑仍未老的大院,承载了关于中和镇的大宅门记忆。
大院坐北向南,建筑结构严谨,大院分为东院和西院两个部分组成,以中阁楼为对称轴,结构相同的两个四合院,中阁楼一分为二,成为两院的东厢和西厢,正房、面房和厢房的结合处均由耳房相衔接,每一组接合部有一个天井,两院廊道互通,共用一道大门。融合了汉族的四合院、雕镂木门、格子花窗、山水壁画、青瓦盖顶,彝族的吊角,白族的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和西洋的圆顶、三角形门窗为一体;房屋主要着红、黑色漆,灰瓦,翘角飞檐,庄重大气,格子门窗雕梁画栋,白墙上题诗绘画,古朴典雅,熠熠生辉,极具艺术和欣赏价值,是本地区彝族造园文化的精品之作。
和其他被废弃搁置的大院不同,夏家大院始终活跃在中和人民的生活里,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院便被政府机关收归使用,现为中和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站结合了夏家大院和彝族特色,设计并布置了革命传统教育展室、古凳展室、彝绣展室、文物展室、农耕文化展室、中国直苴彝族赛装节展室、彝族刺绣图片展室等。各个展室设计新颖,所展内容丰富,既古雅又现代,各种展品2000余件,算是一个小型博物馆。
在这里,无论是书籍、文物还是彝族绣品,你都能找到,这里无疑也是一个寻宝的胜地,院落四通八达,51间住房,77道木门,8道木楼梯,上下两层,随便一走都能看到令人惊奇的东西,可能是一把生锈的镰刀,一个茶壶,也有可能是一串玉米,一把辣椒……。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大院还结合了现代风格,设立了舒适的休闲区,在这里,你可以寻上一本古老书籍,寻到一处幽静,泡上一杯清茶,便可以自由徜徉在古老的宅院中,为心灵找到一个宁静的安身之所。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
姚智慧 图/视频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