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理”凤羽的“文艺复兴”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 通讯员 陈代章 图)“曲峡通幽入,灵皋近水高地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公元1639年农历三月初一,徐霞客从如今的洱源县城出发,抵达凤羽。

“凤羽,一名鸟吊山,每岁九月,鸟千万为群,来集坪间,皆此地所无者。土人举火,鸟辄投之。”在他眼中,这是一片群山环绕间,众鸟盘旋的神秘桃花源。

时过境迁数百年,如今的凤羽不仅吸引来了旅行家,还有设计师、诗人、音乐人......开启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它的魅力不再仅仅只是桃花源。

“藏在洱海深处的珍珠”

汽车驶入三月的凤羽,掉入一片汪洋的明黄色油菜花香中。此时,方圆几里的相亲们闻讯赶来,希望能亲眼欣赏到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新作。

以凤羽的油菜花田为背景,舞蹈《春牛图》是杨丽萍值辛丑牛年春天,献给大地,讴歌生命蓬勃不息的作品,作品由快手首发后,一时间获赞无数。这一天,陈代章依旧忙碌,他要将表演团队招呼好,要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要持续对接公司产品的供应和销售。

陈代章土生土长在凤羽镇佛堂村,他曾和大多数本地人一样,奋力拼搏志愿走出贫困的故土。2010年到2016年,他在中国建设银行大理古城支行担任行长期间,觉察到了文旅产业发展给予乡村生活极大的赋能作用,于是,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规划,“我希望能用现代的文化创意结合好在地文化,为家乡带来渐阶式的发展,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更好。”

辞去高薪、体面的金融系统工作后,他与国内著名传媒人封新城联合创建了大理千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了凤羽慢城农庄。

打开凤羽慢城的线上销售平台,鸡枞油、菜籽油、野蜂蜜、凉茶等当地盛产的农特产品应有尽有。

在陈代章看来,不仅仅只有农耕文明,凤羽是藏在洱海深处的珍珠,是拥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家闺秀。

在他的指引下越过麦田,走进古镇,合欢树下青瓦白墙,古朴的白族民居群落依旧保存完好,穿梭其间挑水、摘菜的村民们让乡土生活百年如一日的生机盎然。拜访其中一户人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主两耳房”、“三滴水”等传统民居样式,以及彩画、木雕等装饰,无不体现着白族人家的人文涵养。

凤羽素有“文墨之乡”“小大理”的美誉,公元1720年至清道光11年,凤翔镇创办凤翔书院,先后出了张绰、施化理、赵辉璧、施寿春4位进士和张灿斗等9位举人。如今,静坐在凤翔书房,似乎还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文脉之气。

通过书房了解到,凤羽砚可谓是当地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式样以石料自然形状为主,砚池边沿及砚池盖有为浮雕,也有镂空雕,砚台磨墨匀细、涵养水分、存墨不腐、墨色鲜亮,目前,艺术和收藏价值不断增高。此外,凤羽“板凳戏”“吹吹腔”“耍鹤舞”......这些民间艺术也都独具魅力。2010年,凤羽古镇被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让种地成为时尚产业,让老百姓在土地上获得尊重”

“我们低头种地,一开始,没怎么注意村子在变化,来旅游的外乡人多了,才惊觉,家家户户都变了。你瞧,我们村民宿多了,大家都学着改造小院子,安装卫生间。”村民“老三”说。

如今的凤羽已不再是那个藏在苍洱深处的老村落。田野之上,白云之下,装置艺术“白驹过隙”像是一个链接,八匹骏马将过去的村庄和现在的村庄在时空中置换。

天马山麓,由白族知名建筑设计师八旬设计的“退步堂”以天然山居为背景,可以住宿,可以读书,可以把玩风物;“可否馆”里,面对一望无际的原野,一壶茶、一杯酒,便是一次知己和日落;当然,你也可以将房车开到露营地,望着满天星斗,抱着吉他唱着歌,想一想明天的早餐吃什么?

春和景明中,梨园里的梨花开得正盛,“空中稻田剧场”显得更加灵动。建筑顶部平台上种植与四周田野相一致的稻田,远远望去,建筑体仿佛消失一般,这里已经成为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从建筑顶部拾级而下,遇见天井中和建筑共生的树木,会不自觉感叹,原来钢筋水泥也可以有情感、有温度......

凤羽还是原来的凤羽,但凤羽已不再是从前的凤羽。

除了布局电商、民宿等业态,陈代章的团队还精心策划着依据季节时令的“插秧节”“丰收节”等节日活动,以及能产生互动的乐队、道德剧场等文艺演出,甚至还有各类独具特色的订制团。

“前不久,我们刚做完奥迪、滴滴、唯品会的订制团。目前,我们的订制团形式有很多,比如关于美食的食野餐桌,关于美酒的威士忌之夜,关于健康的瑜伽之旅,关于民艺的手工体验等等。”陈代章说。

他希望团队所研发的产品都不脱离当地生活,能够让老百姓在土地上获得尊严并安居乐业,甚至让种地这件事也变得时尚。

陈代章相信,没有内容就没有留下,未来的凤羽还有很多文章可作,通过不断的文化输出,会有越来越多的返乡者回到家乡,回到理想中的精神高地,让乡愁成为生产力,让故乡重燃新的魅力。

责编 李舒琪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