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踏歌舞韵扬 大理巍山彝族打歌

“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在寨子的山坡林隙和溪畔湖边,总能看到彝家人欢快的舞姿,听见彝家人悠扬的调子,这就是目前广泛流传于大理州巍山、南涧、祥云、漾濞、云龙等地的彝族打歌,其中以巍山彝族打歌最具代表性。2008年6月,彝族打歌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巍山彝族打歌,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传统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巍山彝族聚居的地区。据考证,巍宝山文昌宫文龙亭的《松下踏歌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彝族打歌的壁画,绘制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真实地复现了彝族人民踏歌的场面,是打歌这一古老民间歌舞艺术珍贵的史料遗存。

(马鞍山乡青云打歌队表演)

(巍宝山文昌宫《松下踏歌图》 沈春芳 摄影)

彝族打歌又名“踏歌”,在彝语中称为“阿喀”,打歌中所用的乐器有芦笙、笛子、三弦、月琴等。打歌多在晚上进行,先在舞场中央烧上一堆大火,以火为圆心,舞者面向圈内,自然围成一圈或数圈。圈内一人或数人吹芦笙,称为“歌头”(均为男性)。

(大仓镇琢木郎村打歌)

(青华乡中窑村打歌)

(庙街镇阿朵村打歌)

巍山彝族打歌常见的队形有大圆圈、两横行、二或四竖行,以大圆圈队形为多。打歌时吟唱的歌叫“打歌调”,是依照芦笙、笛子的旋律和舞步的节奏,有规律地演唱的彝族调子。

(正月初九,牛街乡茶房寺山会)

(正月十六日,大仓镇百草地歌会)

(巍宝山山会打歌)

巍山彝族打歌多姿多彩,四山八寨风格各异。从活动类型来分,可分为节庆打歌、庙会打歌、祭祀打歌、喜事忧事打歌等四种。“生活离不开水火,彝家人离不开打歌”“芦笙一响,脚杆就痒”,这就是巍山彝族能歌善舞、热爱打歌的真实写照。

(五印乡打歌,芦笙手是团队核心)

(芦笙手在引领全场舞动的同时还不断表演各式花样)

近年来,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大理州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和传承人队伍建设。彝族打歌综合传习展示中心、传习点等保护传承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彝族打歌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彝族打歌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通讯员 赫振伟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