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二届“大理文旅论坛”在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以线下开幕式和线上四大主论坛的形式开展,旨在促进文旅合作与交流,从不同维度探讨大理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助力大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大理文旅论坛延续昨日的热度,邀请到了文旅行业里各板块的国内外专家,继续展开了关于【全域旅游生态模式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理论与实践】【文创标志的打造】三个议题的探讨。
全域旅游生态模式探索
【全域旅游生态模式探索】论坛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将大理作为全国典型示范,让自然生态、无围墙的景区回归乡村,让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回归原本的美丽乡村。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朝枝认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要具备“功能性,要素,产品,配套服务和服务质量”四个基本条件,对大理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提出了四点建议:1.建立以独特文化为基础的迷思形象,即基于文化本身要素,用现代传播方式讲好故事;2.挖掘文化符号建立系列产品IP,做好产品化的展示,资源产品化;3.创造文化氛围,增加文化与产品的可参观性;4.创新模式,把较好的产品产业化,发展文化展示周边产业,实现可持续性。
法国保罗博古斯学院助理教授丁丽就如何让美食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与游客共建美食旅游体验,对正宗大理当地特色餐饮场所进行认证并推广,减少消费者搜索美食的时间精力成本,充分利用大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特色食材制作特色美食。其次是增加美食旅游体验活动,利用各种特色餐饮美食节等,发展当地特色食材市场之旅,在推广饮食文化的同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町隐民宿创始人刘汉捷分析说,云南旅游是以线性旅游行为呈现的,整合民宿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整体品牌营销,多渠道导入有效流量,对于实现高效传播十分重要。通过专业旅行定制化团队,打造以民宿为基点的旅行线路,串联单体小民宿,满足游客一站式需求,打破旧的传统旅游模式,创新“旅行社”体验,提高云南民宿的整体识别度,并基于住宿延展出其他不同具有在地化属性的产品,来丰富游客在旅行途中的体验感。
云南云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指出,大理的人文历史遗迹是和国外的一个强有力链接。大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需要进一步构建起国际互联网信息平台,打造地方品牌网站与具有特色和辨识度高的地方IP,与国外游客建立充分的连接。同时抓住国外游客习惯喜好,宣传和制定不同旅游时间线路,在饮食住宿上将地方特色与国际化相融合,提供多元化服务。
非遗整体性保护理论与实践
【非遗整体性保护理论与实践】板块紧密围绕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从文旅产业的视角,让更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乡贤带动大理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
云南大学云南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苏俊杰阐述了非遗与文化空间、景观、生态保护区的联系。从人、物、地之间关系的整合,置身于文化语境,提供情境化的非遗阐释与游客体验,非遗要素的流动与融合创新、推动小众定制散客偏好的体验等助力非遗保护发展。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民俗艺术馆馆长赵云芳认为非遗作为旅游资源,是集购买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非遗旅游不仅能让非遗得到传承和保护,还能赋予旅游更多的生命力。它在旅游上的宣传不能仅停留在展览陈列上,应以更多的体验式旅游来呈现给大家,比如通过设立刺绣孵化基地,打造非遗刺绣主题客栈等,让刺绣体验成为一个旅游产品等,加深客人对非遗刺绣的全方位认识和了解。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吴白雨强调,旅游应该是有温度有情感有体验的,最重要的核心是保护文化传统,不能断掉根子上的文脉和血脉。非遗既是一种项目,更是对普通百姓的文化浸润,它本身就是一种朴素勤劳智慧善良传统的坚守。注入高校协同价值,形成正向协同关系模式,总结成功案例,吸引人才来大理创业,是实现文旅融合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圆桌讨论】非遗在景区中的发展与创新
广州非遗西关水菱角技艺市级传承人伍文辉提出可以将非遗文化作为景区里的常态化项目,集中体验,制定合理消费价格满足大众需求。开展各种项目与学校、企业合作,带动非遗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协会应积极作为非遗传承人与学校企业的对接口,实现非遗常态化。
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认为,通过设计理念把非遗元素产品融入城市文化名片中,生产相关的纪念品供游人消费,也是非遗的一种传播手段。
广州茶艺(宋代点茶)传承人黄建红表示,可通过古诗词画多方面挖掘茶文化元素,通过沉浸式体验,用适合年轻人的形式来传播茶文化,在延续茶技艺上与不同非遗产品相结合,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发源分享了下关沱茶的百年历史文化发展沉淀与手艺传承,着力把传统手工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
文创标志的打造
【文创标志的打造】论坛,各位嘉宾就文创转化和发展方向畅所欲言。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特聘专家梁爽从文化、创意、产业三方面综合分析指出,文化要做到有大理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利用地域时空和民族特色、古近代文化这些资源完成转型。创意的核心是人,创意产业文化人需将人与文化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产品,通过文化凸显产品本身之上的价值,与产业结合是文创的重中之重。
北京ONE艺术周创始人牛瑞雪分享了社区概念,将艺术基于社区基础,和实际生活日常紧密相连,以艺术作为驱动力探索并尝试解决社会议题,通过艺术创作和产品的不断进步,让更多年轻人回到社区文化活动场域,让文创社区建设依自然而生发,达到社会共益和可持续发展。
大理石空博物馆馆长、云南世博园艺公司设计总监李振葵表示,大理石是大理最早的文创产品,将大理石文化元素植入到服饰、饮食和生活用品上。提高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让更多人去接受消费文创产品。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文创产品一定要有战略规划和全盘整合能力,以文化为背景,以创新为载体,通过产业链赋能,文创的实用性、价格平民性都是文创发展的重要因素,呼吁政府、企业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支持。
大理文创目录征集:
2021(第二届)大理文旅论坛圆满落幕,同步发布【大理文创目录】征集,邀请全国民众为大理文创的标志打造出谋划策,如果你有关于大理的好的文创作品或相关艺术家资源,欢迎联系主办方。
来源:大理床单厂艺术区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