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要义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5月7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昆明召开。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杨亚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和良辉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担当、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省情,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核心要义,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把准方向,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做足“融”的文章,在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有新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上力求突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健全建设机制、科学制定方案、推动创新实践、强化理论支撑、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探索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方法路径。

会前,与会同志实地考察了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处。会上,省民族宗教委汇报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5家创建示范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新闻链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幸福花开“阳光城”

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上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主要做法是:

一、聚焦“脱贫攻坚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推进”这一共同目标,统筹兼顾抓创建

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如期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制定“13488”的脱贫摘帽工作思路,构建“1+5”工作体系,全面压实“十个责任”,县委常委兼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包乡抓统筹调度,县处级领导担任贫困村战地指挥长包村抓督查调度,统筹体制内外力量。实施易地搬迁达9975户35460人,搬迁农户占全县农业户的40.81%,搬迁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8.44%。鼓励各民族群众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全县扶贫开发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

二、牢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光荣使命,拓展功能抓创建

着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功能,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着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功能,加快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等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着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挖掘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三、全力抓实“十大示范工程、十进活动、十个一文化主题”三大载体,精准施策抓创建

全域化实施“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生福祉、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干部教育培养、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示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大”示范创建工程固本强基。精细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进乡(镇)、进农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政法系统、进搬迁安置点及家庭、进医院、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十进”活动示范带动。常态化开展“组织一批宣讲团宣讲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摄制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益广告和电视形象宣传片、发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品、开展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永仁文学和文艺精典作品、建设一批农村“中华民族一家亲”图书室、表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十个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化活动巩固提升,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基础。

四、着力健全“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政策配套、督查问效”四大工作体系,压实责任抓创建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健全宣传动员体系。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工程建设,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制定《永仁县关于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永仁县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2+4配套文件,为创建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督查问效体系。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为组长的监督检查组,把示范创建纳入督查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形成督查检查常态化。

五、聚焦实现“五大目标”,坚定信心抓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更加彰显。县委被表彰为云南省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莲池乡等31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永定镇诸葛营村等3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张丽梅、李云燕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民族经济更加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8.7亿元增长到55.01亿元,年均增长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373元增长到38275元,年均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575元增长到11922元,年均增长9.5%。

民族特色产业更加兴旺。发动各族群众发展种植高原特色经济林果53万亩,民族地区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经济林果达5亩以上,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彝族刺绣进京展演,迈向国际时装T台并入选云南十大“国际时刻”,彝绣产业产值达3300万元。

民生福祉更加增进。加强特色农业、水利交通、生态文明、网络信息、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公路通行率和硬化率达100%,农业生产灌溉率达75%,“全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村村通、户户通”,民族地区群众用电均享受同网、同价实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信访“三无”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生态文明县和平安县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荣登全省全州前列。

民族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赛装文化”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云南文化形象品牌,永仁成为“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的永久举办地。

来源 云南日报、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