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礼 | 宜良竹编

宜良竹编产生于明代。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稳定边疆,派遣沐英、沐春父子驻军滇中。随着驻军屯垦规模的扩大,江南人口大量迁移至滇中,给滇中宜良带来了优秀的中原文化、优越的农耕技术及精湛的手工技艺。

竹编鱼缸

据《宜良民间故事·贾神仙》载:贾神仙是宜良县北羊街贸家村人。他在村后温泉寺出家,除了诵经念佛作法,他最喜欢用竹篾编织一些小鸟、蜻蜓、蛤蟆、扇子、灯笼等物件。竹扇一扇逢热就凉,逢凉就暖。竹灯笼篾细如丝,篾薄如纸,内外三层,风吹不灭,雨淋不熄。贾神仙之后,其篾编绝活传给温泉寺的火丁道人何小斗。何小斗之后,其竹编绝技传温泉寺西北六里茴香村之李氏。贾氏竹编在李家传承六代而至李加云。后由于种种机缘,李加云成为世界级竹编大师八木泽正嫡传门徒。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宜良竹编工艺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编制方法。宜良竹编的工艺通常有6个流程,分别是:砍竹子、破篾、修篾、染竹篾、编织、整形。砍竹子在宜良通常的说法是“七竹八木”,也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二月砍伐。并且所砍竹的生长年龄为2~3年。砍伐后阴干备用。



破篾有两种方式,即:直破和横破。直破是把竹筒或竹子分成若干条。横破是把篾条的篾皮和篾芯分层。修篾是把篾条或篾片修成合适和统一规格的材料。用到的主要工具是修厚薄器、修宽窄器和剪刀。

文 刘珈彤 史飞飞

图 刘珈彤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