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方志编纂出版学术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

2021年5月18日,中国首届方志编纂出版学术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此次论坛以“新时代·新方志·新使命”为主题,由中国地方志学会编纂出版分会主办,方志出版社承办,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协办。

开幕式上,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袁亚平,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出版社社长高京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郭建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和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彭耀民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方志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地方志学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于伟平主持。

李玛琳对论坛在昆明举办表示祝贺,向中宣部、中指组、中指办和各兄弟省(区、市)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向与会同志介绍了云南省情及近年来云南地方志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李玛琳指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2020年,云南省圆满完成第二轮规划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和“两全目标”。李玛琳强调,在二轮志书编修完成、三轮志书启动编纂前,系统总结二轮修志工作经验,研究第三轮修志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问题,为地方志事业把脉、定位、找方向,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下阶段地方志事业,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也是地方志专家关心的大事、要事。李玛琳表示,中国首轮方志编纂出版学术论坛在云南举办,这既是对云南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的肯定和指导,也是云南向各兄弟省(区、市)学习的一次难得机遇。云南将以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持续提升志鉴编纂质量,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袁亚平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充分体现出全国地方志系统对志鉴编纂的高度自觉和出版质量高度重视。他结合当前的政策要求和工作实际,对在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推动新时代提升地方志书编纂出版质量提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志书出版质量的基本要求,自觉认清方志出版的优质方向。二是要了解和认清当前出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切实找到提升地方志书出版质量的着力点。三是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探索走出一条地方志书出版管理的特色之路。

高京斋在讲话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5·17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举办中国首届方志编辑出版学术论坛恰逢其时,并就举办好此次论坛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准确把握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载体,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方志出版社作为国家级志鉴出版社,在专业上具有唯一性。强调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地方志功能发挥的基础和前提,方志出版是确保志鉴质量的最后环节,作为新时代的方志出版人要坚决筑牢中国方志编辑出版的最后防线,确保志鉴的政治性、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二是充分认识举办中国首届方志编辑出版学术论坛的重要意义,围绕“新时代·新方志·新使命”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进而引发思考、激发灵感,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效果,切实履行好“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神圣使命。三是主动聚焦地方志书出版高质量发展求贤聚智。围绕如何创新发展理念、如何健全质量内控机制、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推动技术融合、如何发挥重大选题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深入研讨,努力形成人人关注方志事业、人人参与志鉴质量、人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上,举行了方志文化(云南)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仪式,方志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地方志学会编辑出版分会秘书长李江汇报了方志出版社有关情况。

在大会学术交流环节,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袁丽萍作了题为《质量重于泰山 使命高于生命》的交流发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七部展陈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红喜,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赵国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梁金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刘星,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副馆长吴爱民,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莲,中国(浙江)地方志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潘捷军等13位与会代表作了会议发言,分析了当前各地各领域方志编纂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志鉴编纂出版质量的措施建议。

有关专家学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有关负责同志,方志出版社有关人员,云南省各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有关负责同志等100余人参会。

来源 云南地方志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