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李斌嫔 文 田维星 图)5月19 日,第11届“中国旅游日”云南分会场活动在迪庆香格里拉开展。当日,在云南省迪庆州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展览了云南省16个州市的宣传册以及迪庆的非遗产品。
走进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钦县羊拉弦子代表队着装整齐且有序的弦子舞表演。曲调悠扬的弦子舞吸引了许多游客及市民的目光。
位于滇、川及西藏交汇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的云南省迪庆州,在这片土地上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使这里成为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之地,且拥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云南省迪庆州独克宗月光广场非遗展览现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江红、云南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海江、中共迪庆州委书记王以志、中共迪庆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齐建新等一行人依次观赏了非遗展品,并连连称赞非遗产品手工技艺独特。同时,现场的游客和市民纷纷前往观赏。
从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中心了解到,截至2020年3月,迪庆州四级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传承人6人(其中:传统舞蹈3人;传统技艺1人;民间文学1人;民俗1人);省级传承人66人(其中:传统舞蹈15人;传统技艺15人;传统医药2人;民俗7人;传统美术12人;民间文学1人;传统音乐10人;传统曲艺1人;传统戏剧3人);州级传承人76人;县级传承人280人。
“目前为止,东巴纳西民俗师傅有50多个,徒弟20多个。以前我们祖祖辈辈学习东巴文化时,没有非遗专项机构,可我们还一直坚持传承这项技艺。东巴纳西民俗不是一个人的文化,也不是一个纳西族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希望这项非遗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发扬光大,这是一个价值意义非凡的文化。”东巴舞、纳西民俗非遗传承人和树根说道。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了迪庆州4名代表性传承人,展出7个非遗技艺项目。参加此次展览活动的非遗项目突出表现迪庆州传统手工艺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代的继承、发展、再创造。充分体现非遗保护艺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迪庆州非遗资源的特点,呈现了精湛的技艺。
尼西黑陶
尼西黑陶产品,集古朴性与使用性、观赏性、工艺性为一体,体现了藏民间黑陶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唐卡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用彩绸装裱后悬挂的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木碗
每个藏族牧民的行囊里,都会有一件功能普通,但却意义不同的物品——藏木碗。它既是牧民的饮食器,也是陪伴着牧民的生活必需品。
松林藏香
藏香是迪庆山中稀有的“天木”。以柏树干为主料,辅以藏红花、檀香、沉香、丁香等名贵香料和药料。
东巴纸象形文字
文化的延续需有文字为载体,思想的传承也维系于文字。东巴文,这古老文字,“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形声会意,符号感很足。
藏刀
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用具,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藏刀就是非常紧俏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qiang),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