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伍迪 文/图)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呵护自然 你我有份”是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领导出席并发布生物多样性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云南种业发展情况和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及保护工作成效。
新物种、新纪录种持续增加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普利锋表示,七彩云南,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七彩云南,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仅2020年,就在云南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256种,如大围山梧桐、文山马兜铃、勐海灌树蛙等。2021年刚过去的四个月,又发现了50余个动植物新种。海量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红生物”,云南生物多样性关注度持续升温。
近期,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收集整理了自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发现于云南的新物种和新记录种,形成了《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此次发布的《名录》按照收录模式标本及引证标本为云南省境内的野生生物类群(不含外来种、归化种)原则,整理了大型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11个野生生物类群的新物种、新记录种。
经统计,1992年至2020年,云南省境内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包含大型真菌570种(其中新物种520种,新记录种50种)、地衣802种(其中新物种114种,新记录种688种)、苔藓56种、蕨类183种(其中新物种154种,新记录种29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1703种(其中新物种1419种,新记录种284种)、鱼类215种(其中新物种167种,新记录种48种)、两栖类52种(其中新物种29种,新记录种23种)、爬行类31种(其中新物种28种,新记录种3种)、鸟类60种(均为新记录种)、哺乳类31种(其中新物种8种,新亚种9种,新记录种14种)。
云南是孕育生命的沃土,是当之无愧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为进一步加强物种保护、指导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为适时更新云南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数据支撑,我们将坚持干在实处、久久为功,与大家携手共同守护国家生物多样性宝库,让更多“新发现”源于云南,让生物多样性之最美云南成为世界人民的“诗和远方”。
创新技术人才合作 再现重大成果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组织实施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近700项,支持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约5.6亿元。2000年-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42项。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家,此外,还建有省重点实验室4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55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8家;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家。这些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保障。先后引进中科院方精云院士等28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成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头人和中坚力量。
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如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发明了青蒿素溶剂提取法,解决了黄花蒿(青蒿俗称黄花蒿)资源和人工引种问题,并在云南边境恶性疟疾高发区开展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为中国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等。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成功举办COP15大会为契机,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共同守护好云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
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张穆表示,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
多年来,云南省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云南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超过10万份,建成15个国家级、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高。初步构建了全省农作物品种改良体系和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主要农作物良种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中药材、甘蔗、茶叶、咖啡等优势特色作物品种繁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绿色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全省杂交玉米、常规水稻供种量基本满足省内需求,杂交粳稻供种量自给率达100%,马铃薯供种自给率达80%品种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获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有138家,年种子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2家,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强化畜禽市场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关键物种、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断健全完善种业治理体系。
突出“五个着力” 守好生物多样性宝库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永平介绍道,云南省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保护工作的突出点是“五个着力”,分别是着力打造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完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着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着力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鼓励林业科技创新,切实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保护,为云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稳步推进全省林草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在国土绿化、生态修复、产业建设中示范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和森林云南建设,守好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