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第二故乡”怀念我的爷爷朱德 ——专访朱德外孙刘武

近日朱德元帅的外孙刘武应云南山师华清教育集团的邀请,来到集团所属安宁市山东师范大学华清中学及蒙自山师华清中学,以《人民的光荣——怀念敬爱的爷爷朱德》为题在向云南省青少年讲述了朱德同志一生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光明磊落、求真务实的思想和艰苦朴素的事迹。21日,刘武老师接受了云南日报记者专访。

刘武告诉记者:“1922年3月,功成名就的爷爷放弃高官厚禄和优渥的生活,毅然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云南是爷爷军事生涯和革命生涯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来到云南,也曾回访位于昆明市小梅园巷的旧居。爷爷不止一次对大家说过,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永远不会忘记云南。”

1921年,朱德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时,曾居住于昆明水晶宫红花巷4号,并建盖了小梅园巷3号宅院。据目前的资料来看,这是朱德一生中唯一自建的住房。朱德在这里只住了不到一年,给这里取名洁园,寄托他了在乱世中洁身自重的理念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朱德同志目睹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先到上海、北京,后又远渡重洋,执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朱德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刘武说,爷爷经常教育我们:“我要你们接班,不是接官,是接为人民服务的班。一心只想当官终究会被人民打倒。”母亲从苏联留学回国,刚结婚有了我大哥不久,爷爷就要求母亲,从家里搬到母亲的单位北师大集体宿舍去,以便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工作、了解同事,接触广大群众。刘武回忆,爷爷是这么说的“在我这里,滋长优越感,对你们没有好处,只能使你们脱离群众。”刘武老师今年60岁,刚刚从部队退休,在人民军队奋斗一生,从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到人民军队的建设者,红色的革命传统一直在刘武身上延续。

1909年初春,朱德徒步从成都出发,长途跋涉70多天到达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临走时,朱德写下了《赠诸友》名句: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从1909年到云南直到1922年赴德国留学之前,朱德在云南度过了13个春秋。1911年重九起义,朱德率部参加了攻打云贵总督府的战斗,活捉了云贵总督李经羲。起义宣告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1914年初,滇南土匪与境外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势力强大,危害一方。面对复杂的地形,流动多变的敌情,朱德把书本和学校的学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声东击西,忽北忽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土匪。这套滇南剿匪总结的游击战术,十三年后在井冈山红军时期广泛运用,成为朱德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武回忆:2015年前后,我第一次去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那天时间有点晚,到了门口,刚好是博物馆闭馆时间,工作人员说:“闭馆了,明天再来吧。”我们一行人没有进门,就在博物馆门口的操场上走了一圈。我和同行的人说,“咱们感受一下当年爷爷在这里操练的场景,说不定还能踩到爷爷当年的脚印呢!”

云报客户端记者: 禹江宁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