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扩大非遗传承队伍 带动乡村特色旅游

5月24日,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到喜洲古镇组织开展非遗旅游示范点甲马项目传习活动。

(喜洲古镇)

非遗旅游示范点(甲马)坐落于大理市喜洲镇市坪街56号院内。喜洲古镇是云南大理的历史文化名片和文化展示窗口,是大理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是全国著名的特色小镇,每年接待旅游的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上。示范点内设宣传区、展示区、体验区、商品区和休闲水吧区,通过这样的业态更好地将非遗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甲马传习所)

甲马,也称“纸马”,始于唐,盛于宋,是原始巫术礼仪之木刻版画,民间用以祈福消灾祭祀。甲马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是一门“活”着的艺术,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品种齐全、图案精美的白族甲马纸,是大理木雕技术、印刷术、造纸术在原始宗教祭祀用品上的综合反映,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甲马培训由甲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仁华进行教学指导,聘请田飞老师参与教学。参与培训学员12名,主要为喜州、周城本地居民。培训内容主要为版画介绍、白族甲马发展、非遗旅游交流与分享、甲马图样赏析及刻板技艺和成果展示。此次培训旨在扩大非遗传承队伍,加大非遗宣传力度。





(学员培训)

2017年至2020年期间,传承人张仁华的甲马体验馆已经完成了100多家亲子机构的甲马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从以前的购物式销售转变为体验式销售,非遗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同时,开办甲马培训班,也为甲马传承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人才。

(学员成果展示)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希望通过举办这样形式多样的传习培训活动,贯彻实施《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齐心共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非遗+旅游”的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大理非遗

见习编辑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