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云南有着优越的特色小镇建设基础和优势,在全省积极创建特色小镇的行列中,弥勒市尤为引人瞩目,全省21个特色小镇中,弥勒占4席,助力红河州成为全省特色小镇创建的典范。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博导、云南省政府参事叶文教授)
弥勒的特色小镇有何“特色”,在创建方面有哪些举措值得其他县市借鉴,下一步建设运营中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为剖析和揭秘特色小镇创建的“弥勒密码”,记者采访了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博导、云南省政府参事叶文教授。
高位推动 积极谋篇布局
近3年来,“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可邑小镇这四大小镇攒住了人气,游客用足迹为这些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小镇点赞和投票,尤其是太平湖森林小镇更是多次登上央级媒体,备受瞩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小镇。
在叶文看来,弥勒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自全省特色小镇开始创建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吃透政策,提前谋划,统一规划,设立100亿元的特色小镇基金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同时,建设路径明晰,发挥专家指导小镇创建的作用,没有走弯路,尤其是弥勒市,4个小镇中除了可邑小镇,其余3个小镇均为新建,这需要政府强大的决心和明晰的建设路径。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资源型旅游区,弥勒市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投资型旅游区。弥勒在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投资开发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特色小镇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客商和政府的信心。
2018年,弥勒4个特色小镇通过省级命名和授牌,并获得共6亿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这是云南省政府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奖补项目。
叶文介绍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周边建设环城小镇带和小镇集群,就云南而言,最适合建设小镇集群的就是弥勒,其次是大理和腾冲。从数量上看,红河州有8个特色小镇,大理有6个。“这3个城市都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如果通过大滇西旅游环线真正实现小镇网络和环线布局,那云南省的特色小镇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叶文还表示,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吸纳周边劳动力,把业态植入周边乡村,形成“城-镇-村”产业一体化,有效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的刚性梯度,这样既可以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可以支撑乡村振兴。
突出特色 丰富小镇业态
叶文认为,弥勒的特色小镇在运营管理方面,很能抓住游客的喜好和关注点,不断打造出一些“网红打卡点”,太平湖森林小镇以大地景观艺术和一年四季不断更新的千亩花海引人瞩目,东风韵小镇用艺术的手法创建了小镇独特的空间形态结构,独特的造型景观艺术成为游客的重要打卡点。值得注意的是,各家特色小镇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注重形象和品牌的创建,如东风韵小镇引进雅高集团旗下的美憬阁酒店,红河水乡喜来登酒店、源宿酒店即将开业,它们不仅丰富了小镇的业态,还提升了自身的品位和品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太平湖森林小镇是国内成功治理荒山荒坡的典型案例,千亩花海、绿水青山美景及木屋酒店、房车露营地等特色业态不断吸引人打卡体验。斥资3亿元打造的国际会议中心于2020年底投入运营,成为太平湖森林小镇在生态保护中的又一创新;可同时容纳1000人开会及用餐,对于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云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数据来看,太平湖森林小镇的休闲度假游客量正在不断上升,这种微妙的变化,是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又一例证。
从“十四五”期间的国家政策来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引擎,也蕴藏着重大机遇。叶文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弥勒的首要任务是高品质和差异化发展,挖掘和发挥好自身特色这一核心竞争力,完善小镇空间结构、产品系统和相关配套设施,构建更加宜居、宜游、宜业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特色小镇集群。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文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