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不论佛系养生派还是及时行乐派都投入到了忙碌的学习工作中。但是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咱们云南昭通登上CCTV大舞台了!
记者多方获悉,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昭通市基层文艺团队出演的大型群众文艺展示栏目《群英汇》昭通专场节目,将于今天下午18点23分,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进行播出。
云南首个参加《群英汇》的州市
据悉,2017年11月29日晚,CCTV—3大型群众文艺展示栏目《群英汇》昭通专场在中央电视台1000平米演播室录制,这是云南首个州市受邀参加该栏目的节目录制,也是昭通的优秀群众文艺精品节目首次登录央视。
经过栏目组极具专业的精挑细选,本期《群英汇》昭通专场从选送的30多个声乐、器乐、舞蹈、戏曲、小品、魔术类节目中,最终选定了“行走乡谣组合”“鹅卵石组合”“昭阳红鼓舞队”“山里妹子业余舞蹈队”“乌蒙汉子组合”“方绍兴”等6个团队和个人参加昭通专场的节目录制。参演节目既有云南省非遗保护名录“四筒鼓舞”题材的《乌蒙鼓魂》、昭通市非遗保护名录“关河号子”题材的《关河船工号子》、盐津县劳动生活场景的《背山的女人》等地方原创作品,也有根据栏目组要求选唱的《带我到山顶》《太阳出来喜洋洋》《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不仅展示了近年来昭通多姿多彩的群众文艺发展成果、推介了昭通地方名特产品、宣传了昭通人文历史资源、树立了昭通文化旅游形象,必将会为进一步繁荣昭通市群众文化事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促进作用。
《群英汇》昭通专场精彩抢先看
云南昭通,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昭,寓意盛世隆重的宣告;通,寓意通达四方的地域。昭通孕育了怎样的群众文化,群英汇带你一起去了解。
四筒鼓舞《乌蒙鼓魂》
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传统祭祀舞蹈,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四筒鼓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对人们劳动、动物、植物的模仿,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现在已经成为村里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一种民风民俗。
好收成,大家分享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昭鲁坝子的村民带来了自家种植的苹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四个基层群文工作者的故事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他们是基层群文工作者,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十余年甚至二十年。
“有的村民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看一场剧院的现场演出,我们是他们接触现场演出的唯一方式。想想,都觉得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的工作。”——他们这样说。
行走山水之间,寻找彝族乡谣
歌曲《带我到山顶》
他们没有学过音乐,但是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他们不认识五线谱,却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了很多歌曲。他们走遍山里山外的彝族寨子,只为收集彝族最古老的歌谣。
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你
一名有着舞台梦想的小学音乐老师,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他的心愿是:让留守儿童的心灵沐浴阳光,他的座右铭是:我辣么帅。
船工后代喊号子,气势强
号子《关河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属于号子的一种。在行船中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而传唱。体现了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云报旅游传媒订阅号!
锁定今晚《群英汇》昭通专场!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杨紫羽 文
部分内容来源 微昭通
责编 赵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