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色“三张牌”撬动高质量发展

蓝蓝的天空下

一片片光伏发电板银光闪闪

漫山遍野上

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红河的南北两岸

是秀美的青山绿水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州情、发挥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让绿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彰显资源优势 建设绿色能源

从开远驻马哨到建水南庄,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一个个家庭带来了光明。

(建水光伏电站 卢维前 摄)

从蒙自西北勒到泸西李子箐再到开远大黑山,一座座风力发电场魏然屹立,并通过电能的转化,照亮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

(泸西县李子箐风电场)

从马堵山到雷打滩再到那兰的水电站,从成品油管道项目到天然气管道项目……一个接一个的绿色能源建设项目入驻红河,在广袤的红河大地织起了一张可靠的绿色能源大网,既保障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又保障了红河经济社会发展能源供给。

(马堵山水电站)

红河州强化顶层设计,持之以恒抓好绿色能源电源建设,大力发展以水电、风电、光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同时,加快推动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持续降低工业能耗物耗,推动烟草、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绿色制造、高端制造转变,引导工业企业和园区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切实增强绿色增长新动能。

(开远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 陶家淇 摄)

红河州各地还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推动锡、铝、铜等原料型产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努力把绿色清洁能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风光无限”在红河

截至2020年底——

建成光伏电站12座

总装机62.65万千瓦

装机居全省第一


建成水电站221座

水电总装机282.53万千瓦

红河州累计建成电力总装机715.23万千瓦

其中

清洁能源占总电力装机比例为67.38%


截至目前——

建成风电场22座

总装机136.18万千瓦

装机居全省第三位


“十四五”期间,红河州将充分发挥新能源发展优势,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取把红河建成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国际能源枢纽前沿,加快红河州绿色清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绿色食品牌” 打出红河精彩

(在佳沃(蒙自)现代农业产业园分选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区,工作人员在自动化分拣包装流水线上作业。 陈欣波 摄)

气候立体、光热充沛、空气优质、土地肥沃……是红河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红河州以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围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工作主线,立足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南北联动、区域统筹、对外开放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州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绿色产业”,走“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的路子,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开远羊街现代农业基地 沈娟 摄)

按下“加速键”,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红河州先后出台《红河州“绿色食品牌”打造项目实施方案》《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发展实施总体规划(2019—2023年)》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构建“绿色食品牌”政策支撑体系。


红河州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24户

目前

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件

180家单位342个产品

获得有效期“三品一标”认证


红河州已成为——

中国最大的灯盏花生产基地

西南地区最大的父母代蛋种鸡繁育基地

云南最大的水果和外销蔬菜生产基地

云南重要的畜禽、花卉、中药材和冬马铃薯生产基地

(泸西县香葱产业 胡彦辉 摄)

在今年的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升红河发展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贯穿始终。展望未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将申报创建一批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完成红河花卉和梯田红米等区域公用品牌规划。深化展会、“互联网+”等对接市场模式,提高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影响力和辨识度,推动红河好产品走出大山,对接大市场……在加快推动“绿色食品牌”的进程中,红河的目标将更加明晰,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突出“康养”元素 健康“提亮”旅游

(哈尼梯田农耕实景演出 戴云良 摄)

红河山水秀美多姿,独特的自然环境,温和怡人的气候,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使红河具有发展康养旅游的先天优势。行走于这片土地的山水城林之间,浓郁的民族风情,带来了多样的主题旅游;高原湖泊和森林形成的“天然温室”“天然氧吧”等气候特征,更吸引着渴望健康生活的人们奔向红河……

(凤凰生态公园鸟瞰全景 陶家淇 摄)

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理念,大力构建“大健康+康养+特色小镇”康养产业发展链条,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延伸产业新领域,将生态环境的“优”转换为旅游发展的“势”,全力打造具有红河特色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不断擦亮的美丽红河名片

目前

红河州建有

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36处


“十三五”以来

红河州森林覆盖率

由2015年的47%

上升到2020年的57.22%

人均森林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


红河州以绿色生态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天然氧吧,康养之地”。目前,已开发建设了龙韵养生谷、太平湖森林小镇等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 胡彦辉 摄)

依托民族文化、古城古镇、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等鲜明元素,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红河州先后创建的14个特色小镇犹如镶嵌在红河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推动红河旅游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让“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弥勒红河水乡)

同时,红河州不断推动旅游与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州内规划建设了一批徒步运动、健康旅游和温泉养生示范项目。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也为红河州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动能。

(建水古城)

生态、文化、康养、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撬动了红河的“美丽经济”。“十三五”期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亿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4.9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0.36%、19.43%。

(屏边滴水苗城)

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引领,红河州正全力推动“康体旅”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品牌内涵,使红河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使红河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

来源 云南发布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