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斌,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幼和,昆明市副市长刘永禄介绍了昆明的城乡之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强市建设和迎接COP15的准备工作等情况。
城乡之变
高速公路里程
突破1000公里
地铁运营总里程
达139.7公里
新增绿地
939.58公顷
全市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提高到
79.7%
转移农村劳动力
24万人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十三五”新增绿地939.58公顷。智慧城市建设拓展深化,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率先实施“刷脸就行”试点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速,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由2015年末的575项增加到633项。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44个城市“三旧”改造集中连片开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安宁市、石林县、嵩明县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市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公交“镇镇通”覆盖率均达到100%,人居环境持续显著改善。昆明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城乡区域一体融合。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均等化,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9.7%。
综合交通快速发展。沪昆、云桂等高铁建成通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拉近了昆明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与西南各大城市间“朝发夕至一日还”变成现实。骨干公路网全面形成,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地铁运营总里程达139.7公里,“米字形”轨道运行网络初步形成。东川港建设加速推进,即将开启“通江达海”的航运时代。昆明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基本构建了“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辟了昆明融入全国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的“通道版图”。
花卉点缀的北京路 资料图片
★问答
张斌:举全市之力 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在回答昆明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时,张斌介绍:昆明在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3张牌的过程中,有4个重点:
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围绕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养老养生、健身体育等重点领域,构建覆盖全链条、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将大健康培育成为昆明的优势主导产业。
着力打造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化工、新材料和冶金、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文化和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重点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3个重点领域,开展“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形成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重点做好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昆明文章:
第一,利用好乌东德水电优势,积极引进布局绿色高载能深加工产业项目和云计算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公共充电站覆盖率,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绿色能源消纳基地、技术装备基地、交易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第二,打造“2+6+2”高原都市现代农业体系,不断稳固粮食、烤烟两大传统基础产业,着力建设“6+2”特色产业体系(包括蔬菜、花卉、林果、山地牧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及茶叶、咖啡2个精深加工产业),扎实推进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一县一业”品牌塑造,巩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培育市级“一县一业”示范县,推动全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
第三,举全市之力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全国性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先行区。
金幼和:昆明已建成34个文创园区 带动10.64万人就业
在回答昆明梳理革命遗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相关问题时,金幼和介绍:近年来,昆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重点表现在4个方面:
着力保护传承好红色基因,擦亮城市底色。昆明系统梳理了全市166个革命遗址,修缮了聂耳故居、朱德旧居、寻甸县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等22处革命文物。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出了六大主题线路、28条现场学习教育路线、63个现场教学点,让革命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创作推出了《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人播火记》等一批反映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的文艺作品,让红色精神演绎时代之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着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厚植文明新风。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模式,全市139个乡镇(街道),167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进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全体文明,努力让每个市民成为文明的代言人。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利用老旧厂房转型发展文创园区,现已建成文创园区34个,入园企业近5000家,带动就业10.64万人。当前,正以“数字化战略”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着力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着力扩大对外人文交流,讲好昆明故事。
刘永禄:新增城市绿地206公顷 完成花卉布置2032.08万盆
在回答COP15准备工作进度、市容环境改善和城市功能完善等问题时,刘永禄介绍:目前,昆明已对市区90余条5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道路基本达到了“路面平坦干净设施全,绿化景观别致效果好,立面整齐美观不杂乱,视线开阔亮化有特色”,昆明城市形象、品质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据介绍,2019年5月起,昆明对全市62条重要城市道路进行市容环境整治提升,重点打造北京路、机场路等15条示范大街,全力打造红塔东路、红塔西路、穿金路、龙泉路等33条花树大街。2021年初,在COP15推迟后,市政府制定下发了《COP15昆明市市容环境保障提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了50项重点整治工作,持续对市容市貌组织再提质、再提升。
目前,北京路、滇池路等15条美丽示范大街,穿金路、龙泉路、红塔东(西)路、教场中路、春城路、日新路等33条花树大街均已全部打造完成;二环沿线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滇池度假区已基本完成了73公里挂花工作,沿线的月季花正陆续盛开,展现了良好的花环景观效果;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06公顷,完成花卉布置2032.08万盆,布置立体花坛66组,营造了热情、浪漫的城市氛围,“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致基本呈现。
另外,昆明完成了2000余栋楼宇以及滇池草海片区、石虎关、小庄、小屯、明波立交等4座入城立交的景观亮化提升,对1500余栋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清洗翻新,完成了二环、东南绕城及各类高架桥梁粉刷。
提升改造了强弱电等占道柜体1.2万余个,对部分老旧小区屋顶太阳能进行了规整,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城区道路三线入地建设。
全市排查各类窨井盖23.14万个,更换新式防沉降井盖6.25万余个。
完成星海半岛湿地主体工程和草海片区1号、3号地块1期湿地建设,完成翠湖慢行跑道建设,基本完成了环滇池慢行系统第一阶段步道、骑行道贯通任务。
东南绕城沿线带状公园已完成招标,正组织进场施工;南绕城连接滇池路下行匝道正组织进场施工;国家植物博物馆周边国博西路、国博大道拆迁已完成并搭设围挡,正在完善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世博大道按时限要求完成了整治提升并验收通车;环湖东路路灯提升改造正在实施,永昌湿地已完成灯光亮化美化、标识标牌制作安装。同步梳理了机场、高铁、酒店周边12条道路综合情况,制定了《COP15重要保障通道市容整治提升方案》,为做好COP15重要通道的市容工作提供了保障。
接下来,昆明将持续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成果的巩固提升,积极推进立体花坛大赛,在会场周边、重要迎宾道路等区域进行高水平的花卉布置摆放,充分展示“中国春城”花都魅力,用喜庆、祥和的氛围迎接大会的召开。
责编: 字丹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