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非遗焕发新活力

5月30日,大理云龙县启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当天的展演中,云龙白族吹吹腔、耳子歌、山歌、力格高等云龙文化精品逐一登场,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



“云龙白族吹吹腔”又称“唢呐戏”,是云龙白族传统地方戏种。云龙白族吹吹腔来源于中原,至今已有五百年多年的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合了本地的民族元素,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

吹吹腔是云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点保护项目。2006年,云龙白族吹吹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云龙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吹吹腔艺术之乡”。2020年,吹吹腔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通过公示。吹吹腔是云龙各非遗项目中固定传承团队最多,传承人基础最好的一个项目,全县共有吹吹腔业余剧团8个,目前有省州县三级传承人100多人。

云龙县吹吹腔州级传承人杨会池说:“各级政府都帮我们搭了很多平台,上来到这些平台上,我们来一次收获很多。我们看看别人,知道我们还欠缺哪些,比别人差着哪些,我们的优势是哪些,我们要继续发扬优势,缺了的我们要把它补上来。”

力格高,汉语意思“跳人的舞”,属于力量型舞蹈。力格高以鼓点声和脚踏地的节奏声为伴奏,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音乐的舞蹈,因此也被誉为“东方踢踏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流传于云龙县的宝丰、团结、关坪乡等地。目前有省州县三级传承人200多人。现在,《力格高》已经成为白族舞蹈的代表,成为白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云龙县力格高州级传承人杨建文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就是一直要把力格高跳好,尽力的叫下一辈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要一辈一辈的传下去。



云龙县是一个非遗大县,目前有非遗项目60多项,非遗传承人有500多人。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节目,加大对全县独有、极具特色的 “吹吹腔”、“耳子歌”、“力格高”、“傈僳十三跳”、“瓜七七”等民族民间歌舞的抢救、保护、传承力度,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云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云龙优秀的传统文化。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呈现出社会合力、全民自觉的良好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龙县文旅局副局长阿燕池介绍,通过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实施,我们目前建成了17个传习所,有四个特殊点,博物馆一个、示范学校一个、扶贫工坊一个、非遗传习中心一个。通过这些工作以后,我们让非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我们今天在这里搭建这个平台,让全体非遗人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把非遗工作做得更好,做到家喻户晓。

来源 云龙关注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