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实习记者 田金龙 文 姚智慧 图/视频)记者近日从“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昭通市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努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6%,高原农特优势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4%,达702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深化“旅游革命”,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介绍,“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努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旅游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的带动效用日益凸显。“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不断完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6%。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苹果、竹子等农特优势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4%、达702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期间,昭通市将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深化“旅游革命”,按照建设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要求,全面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坚持以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精品,做好旅游产品的包装、策划,完善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打造大山包国家公园、大山包极限运动小镇(凤凰片区)。配套实施西部大峡谷温泉景区、黄连河、小草坝、铜锣坝、扎西会议纪念馆、龙氏家祠等景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作新闻发布)
同时,重点发展旅游条件较为成熟的昆水南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配套完善旅游、休闲、体育、文化、饮食等设施,引入有实力的投资主体,高起点建设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立体气候造就立体多样景观
与云南的整体地貌特点相似,昭通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267米,亚热带与暖温带季风气候并存。昭通亦有“小昆明”之称,立体气候造就了立体多样的景观,是其他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罕见的现象,为昭通旅游的差异化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一城三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水富、绥江、威信3个县创建为省级“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集镇建设稳步推进,为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建“历史性跨越”助力全域旅游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掀起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累计完成投资3560亿元,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设。
目前,成贵高铁已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昭通机场开通直飞北、上、广、深等11条航线,旅客的出行选择得到全方位保障。
水富港中嘴作业区开港试运行;白鹤滩水电站5万余名移民群众全部搬入新家园,水利、通讯设施建设实现大幅度提升,便捷的交通为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努力创建“红色文化体验地”
“十四五”是昭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
郭大进在发布会上表示,昭通将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宜居“大乡村”,聚焦“三张牌”新动能,构建优势特色“大产业”、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培育由资源、区位、产品、市场、管理构成的昭通旅游“四维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生态观光旅游区、康养休闲度假区、红色文化体验地,续写昭通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部分图片由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